2024-03-05 14:27
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市场关注焦点。新一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财政赤字率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一一亮相,为全年经济发展定下锚点,宏观层面的预期就稳定了。在此基础上,基于产业政策的投资逻辑会更加清晰。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惊喜呢?经济总量:增速目标5%左右,基本面迎来拐点5%左右的经济增速,属于市场一致预期。过去两年,GDP平均增速4.1%,今年定在5%,既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定量要求,也是短期稳信心、稳增长、稳就业的必然选择。如报告所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 ‘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2023年GDP增长5.2%,主要被归结于低基数效应,市场并不认可其拐点意义。2024年5%的增速,才是真正的基本面拐点,对于市场预期和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假定2024年GDP增长5%,叠加价格指数的回升,名义GDP增速会有明显改善,对应着企业盈利改善,居民就业预期和收入预期改善,消费意愿提升,新一轮经济周期就启动了。要实现5%的增长目标,既要扩大财政赤字,通过三大工程为经济提供动力;也要防控风险,尤其是地产领域风险,尽快稳定房价,以稳定市场预期。在财政方面,赤字率目标仍是3%,市场更关心广义财政支出,包括但不限于,(1)自今年起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今年拟发行1万亿元;(2)新增专项债规模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4)央行定向支持贷款PSL规模等。在居民、企业加杠杆意愿不足的背景下,稳增长依赖财政加力。防风险方面,稳地产、稳房价仍是重中之重。今年1-2月,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38.6%,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分别下降36.8%、37.7%和42.7%。与2021年阶段性高点相比,降幅高达60.3%。房价下跌、销量下滑,引发市场新一轮担忧。稳地产、稳房价,需要更有力政策支持。总之,5%的GDP增长目标,预示着经济基本面终于迎来周期拐点,“触底回升”,将成为2024年经济领域的关键词。随着宏观基本面预期企稳,A股市场也将迎来触底反转行情,新一轮牛市开启了。财政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宏观政策有许多亮眼之处。报告基本延续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政策主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要保持合理适度。报告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既要加大力度,又要提高效率,要兼顾做大增量和发掘存量。报告中提到,年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同比增长1.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同比增长1000亿元,预计“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会成为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向,“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是财政支持的重点。更大强度的财政支出有望对经济形成托底作用,积极扩大内需,扭转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到“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不但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将一以贯之,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当的支出强度,也表明政策将坚持长期考量、战略导向,集中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报告还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货币政策仍将从总量、结构两方面协同发力,既要让“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与财政政策相互协调刺激内需,使得物价水平向3%左右的政策目标回归,又要“盘活存量、提升效能”,要在重点领域、关键领域精准发力,确保社会主体切实享受到“融资成本下降”的好处,避免资金“沉淀空转”,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报告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政策不能再单打独斗,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同向发力,共同形成经济向上的合力,这对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计相关部门将进一步畅通政企交流、加大政策储备、做好政策宣讲、引导稳定预期,相关政策出台将更加有的放矢、精准有效。扩内需与供给侧结合,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报告提到“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有所延展。按照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促消费方面需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而所谓“有潜能的消费”,主要涉及到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各种新兴消费需求,包括发展型消费、服务型消费等等。特别是考虑到当前国内消费现状是,居民消费需求已逐渐从注重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从以物质型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这当中势必有大量的消费需求未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想要进一步激发国内潜在消费需求,客观上需要同供给侧优化相结合,这也是本次报告给出延展性提法的原因所在。基于上述背景,报告特别强调“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措施则不仅涉及到“培育壮大新兴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还提到要“优化消费环境”,并将“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内容涵盖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家政、养老等多个领域,其中还特别提到“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预期未来还有更加细化的政策方案出台。投资方面,则是延续了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其中谈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等内容,暗示着全年的投资重点将会围绕新基建、高端制造补短板等领域展开。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民生领域的投资短板主要集中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婴幼儿托育等领域,供给都相对不足,未来有望迎来投资的进一步扩容。此外,报告还提到要“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等表述,这对于提振民间投资来说是重大利好,预计未来民间资本将迎来更大的用武之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政策方面,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再次被置于2024年全年工作的首位,体现出其重要地位。《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后,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成为经济发展中首位重要的工作。围绕着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2024年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这三个方面也分别对应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工作。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总体上,就是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二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产业中去。《报告》提出“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要继续巩固扩大,对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前沿新兴产业要加快发展,将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打造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对于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要通过定规划、建立未来产业先导区的方式引导发展。同时,《报告》也提出要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鼓励新兴、未来产业的发展,以统筹引导方式防止行业产能过剩。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提出要“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以此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人工智能+”,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制造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城市、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同时,中小企业要通过数字化来赋能发展,大的平台企业则要在创新和国际竞争中起到引领作用。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也要推动数据的开发和流通,适度的超前建设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全社会广泛的数字变革。稳地产、防风险在地产防风险方面,工作报告延续了此前提法,强调“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以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等要求。虽然没有提太多具体措施,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原则是清晰的。这条原则,为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房地产政策提供了空间。现阶段,保交楼、保项目方面已建立有效机制。如开年以来,相关部门加快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部署,据统计,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短期来看,保交楼、保项目会增大新房供给,继续加大房价下行压力。受房地产长周期下行以及买涨不买跌心理影响,房价下行会加大需求端的观望情绪,导致供需进一步失衡,房价继续下跌,形成负反馈。在保交楼增大供给的背景下,稳房价需要在需求端继续加力。现阶段,除一线城市外,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基本已经放开,市场化需求潜力有限,接下来,如何把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与需求端刺激结合起来,预计会成为很多城市的发力重点。【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薛洪言、付一夫、黄大智、武泽伟
2025-01-06 09:07
2025年,A股迎来开门绿,也为1月行情蒙上一层阴影。自12月31日起,A股连续三日大跌,上证指数再次来到3200点附近,两市成交规模也缩量至1.3万亿以下,市场情绪再次变得低迷。叠加特朗普1月20日就任,很多人担心市场迎来新一轮“特朗普冲击”,于是,对1月A股前景就更不敢乐观了。话说回来,在大家不敢乐观的时候乐观,不正是投资的真谛所在吗?在别人不敢买的时候买,才有机会买入便宜货。过去一年来,写了很多月度展望类文章,这几天做年终总结时,也在想,这些月度展望类的文章靠谱吗?既然市场短期走势很难预测,那么预测月度走势的意义在哪里呢?短期预测难度很大,既便观点是对的,也是运气使然。在这个意义上,月度展望的目的不在于预测,而在于感知——梳理已经发生的事实,感知市场情绪,情况允许时,积极利用市场短期极端波动带来的机会。知道市场即将发生什么,是一种妄想;了解市场正在发生什么,既可以做到,也有其必要性。月度展望的意义,就在于此。近期,A股市场表现不佳,某种意义上,正是12月A股震荡行情的一种延续。回顾刚刚过去的12月份,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步下移,A股市场经历了风险偏好的不断回落,科技和成长风格跌幅靠前,具有避险属性的红利风格逆势走强。具体看,宽基指数层面,红利指数、中特估指数、上证指数分别上涨5.08%、0.93%和0.76%,中证2000、科创1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4.98%、4.71%、3.74%和3.71%,分化显著。红利板块取得显著超额收益,小盘股指数、创业板、科创板指数跌幅靠前。行业层面,银行(6.68%)、通信(4.39%)、家用电器、公用事业等涨幅靠前,房地产(-9.81%)、计算机(-7.07%)、美容护理、电力设备、传媒等跌幅靠前。结合成交量看,周度层面,两市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69万亿元、1.91万亿元、1.51万亿元和1.37万亿元,前高后低。上半月大消费板块为领涨主线,商贸零售、传媒、社会服务、纺织服饰等涨幅靠前,市场活跃度较高;进入下半月,消费板块调整,新主线未能接续,市场活跃度快速下降,红利风格韧性凸显。整体来看,12月的市场仍在演绎跨年行情,只不过幅度有限。本轮跨年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是资金集中增配权益资产,红利和权重指数走强,可视作行情层面的验证;只不过,红利风格的走强,并未有效带动活跃资金跟随参与,缺乏扩散效应,未能演绎为更大空间的普涨行情。至于原因,部分与12月以来A股炒小炒差风气退潮有关。既有对直播炒股的整治,也有退市新规即将落地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参与者没挣到钱,尤其是9月末以来入市的新股民,参与概念题材炒作,亏损严重。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转向了被动指数投资,中证A500指数上市3个月时间挂钩基金总规模即突破3400亿元,就是一个例证。投资者的这种偏好,进一步强化了权重风格与小微盘风格的分化,驱使更多资金流向大盘权重。炒作退潮,中长期看利好股市走稳走好,短期内也使得市场活跃度下降,行情更容易冷下来。展望1月,月初市场普跌、大跌,将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卸去大半,后续走势反倒可以更乐观一些。具体看,随着国债收益率的不断走低,资产荒背景下,资金增配权益资产的趋势仍在延续,红利和龙头个股仍有支撑。因此,大盘指数下跌空间有限,投资者应积极把握大跌带来的交易性买入机会。主线视角看,大消费胜率仍然较高。在政策靠前发力的要求下,叠加春节消费旺季来临,提振消费的政策有望密集出台。相应的,大消费板块中的餐饮酒店(消费券及长假旅游)、食品饮料(礼赠属性)、商贸零售、传媒(春节档)以及明确享受以旧换新补贴,兼具科技、礼赠属性的消费电子等,均有望继续活跃,迎来第二波行情。除大消费外,短期内其他板块的行情可见度较差,仍需边走边看。主因是特朗普1月20日上台,恰逢国内春节长假临近,投资者避险情绪或有升温。考虑到市场提前交易这一预期,除非有较硬的基本面逻辑支撑,否则任何概念主题性炒作都难有持续性。对投资者来说,重点仍是把握逢跌买入的机会。展望2025年全年,在政策发力背景下,基本面复苏的概率较大,相应地,A股市场震荡向上是大概率事件。基于此,任何大幅下跌,带来的都是中期视角的买入机会。因此,站在全年角度看,逢低买入、耐心持有,属于胜率很高的A股投资策略。投资者需要的,只是多一点耐心,付出一些时间成本,甚至忍耐一时的账面浮亏,就能高确定性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所以,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2024-10-22 09:56
近期,A股上下剧烈波动,全市场日均成交量稳定维持在1.5万亿元之上,大涨大跌的市场吸引的全民的目光。牛市预期也吸引了众多新、老散户的资金入场,全市场的风险偏好显著提升。无论是新进的散户还是在A股摸爬滚打已久的“老韭菜”,在近期股市的大涨大跌中,可能都很难说是很好的体验。从2010年在江海证券开户算起,笔者入市已经近15年,算是一个标准的“老韭菜”,本篇文章算是结合近期行情的一点个人感悟。第一,进入股市中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做好承受股票跌超50%的心理准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进入股市的时机应该都是股市大火的时候,因为只有股市大涨,引起全民热议,甚至身边的亲朋好友“人均股神”的时候,才会引起强烈的入市欲望,在股市低迷、无人问津时,既不可能引起全民讨论的热度,也不可能有人会眼热身处股市中巨亏的股民,进而入市。但历史无数次证明,往往在股市无人问津时入场的人,其胜率和赔率才是最大的。市场大涨时,无论投资者还是媒体舆论,最关注的永远都是涨幅最高,赚钱最多的那个,也正因为此,股市中的赚钱效应被层层放大。初次进入股市中的人开始目标多数都是“赚个小钱”就走的心态,但只要进入股市中,就应该做好“可能亏损超过50%”的心理准备。如果以沪深300指数为例,从2021 年的最高点到2024年期间内的最低点,沪深300指数最大回撤约48%;如果以万得全A平均股价来看,2021年至今,全市场平均股价最大跌幅则超过了50%;而如果是当时市场最关注的消费、医药、新能源赛道,最大回撤更是超过60%。近期市场最火热的半导体、芯片等科技赛道,期间最大回撤也同样超过60%。虽然这样的跌幅是在三年多熊市中的持续下跌,但即便在牛市中,指数跌超30%,个股跌超50%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以国证芯片指数(980017.SZ)为例,在2018年底至2021年的大牛市中,期间芯片指数曾最多跌近40%,有三个时段最大跌幅超过了30%。所谓“牛市多暴跌”,市场上涨过程中的大幅回调数不胜数,个股跌50%也同样非常常见。第二,无论预期未来是涨幅多大、持续多久的牛市,不加杠杆都应该是普通投资者始终坚持的原则。或者说加杠杆的前提一定是以能承受杠杆倍数的损失为前提。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该把闲钱投资、不加杠杆的原则,贯穿于投资的任何时期。投资中有一个看似小概率出现,但实际是大概率出现的“尾部风险”,这种风险出现时候,往往就是杠杆暴雷的时候。按照一般意义来说,尾部风险是投资中极小概率发生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复盘历史就能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投资,那么理应是小概率事件的尾部风险,个人经历尾部风险却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资应该都是一生需要持续做的事情,在一个人平均40年的投资生涯中,必然会经历由各种黑天鹅事件引发的“尾部风险”,比如战争、恐怖袭击、天灾、大规模疾病等事件,一旦这类风险事件的出现,杠杆损失会清空过去的一切收益。曾经有一部经典港剧《大时代》,其中主角丁蟹因使用杠杆交易在股市中以小博大,一度大富大贵,但最终也因为与方展博的对决失败,导致家破人亡。杠杆的双刃剑效果,在主角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三,提前做好预期,是在市场中拿到并保住胜利果实的最好办法。在一轮牛市中,取得账面浮盈应该说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甚至一年内翻倍、翻几倍的例子在大牛市中也是多如牛毛,但最后却鲜少有人能够最终保住这样的利润,而且往往是亏损出局的人居多。保住账面浮盈,留住胜利果实最好的爆办法就是管理好自己的预期。以笔者自身经历的一段经历为例,笔者2014年仍在求学阶段,因为专业相关就一直在股市中小打小闹,在2015年的疯狂市场中,笔者以学生时期的个人全部积蓄投入了股市中,期间账户一度浮盈近四倍,在当时日内千股跌停到千股涨停的时期内,众多胆子大的股民能够取得日内超过20%的涨幅(-10%到+10%涨幅为22.2%)。但到2015年底时,账户以仅盈利20%离场。曾有很多人问过我一个很经典的问题“为什么不在账户还翻倍甚至盈利50%的时候离场?”。如果我们现在回过头看,能够很清晰的分析当时股市的非理性狂热,甚至是应该在狂热的时候离场,再不济也应该在大跌之后离场。但当时身处其中,每个人都有着极高甚至现在看起来有点可笑的预期,笔者当时的预期目标是以个人奖学金、实习、生活费等积蓄,赚取一个二线城市的首付,以供毕业之后安家落户,但在身边的各类人群中,众多甚至有着“这一次赚到财富自由”预期的同行投资者。而这可能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倍的收益目标。回过头看这样的目标显得非常可笑,但当时却有众多的人对此深信不疑。设置一个合理的预期目标,才能知道我们需要在市场中买什么,并对此需要承担什么风险,没有一个预期目标,一定会陷入不断的纠结之中,对于那些在股市中赚钱的人来说,要赚多少才满足呢?30%、50%甚至是翻倍、翻两倍?在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大概率账户浮盈永远都只是账面浮盈,而非实际收益。【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
2024-09-24 17:50
过去这段时间,经济数据不好,GDP保5压力大增,市场对政策期待很高,但政策端一直保持定力。事后看,更像是把零星政策攒起来,一次性来个大礼包。相比单一政策,大礼包更能提振市场信心。9月24日,国新办就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金融口领导悉数出席,会上刺激政策接踵而至,资本市场反应热烈。同日,上证指数大涨4.15%,两市成交量9713亿,较前一日放量4205亿元,市场情绪全面回升!很多人关心行情的持续性,其实,行情能否持续,仍取决于市场对政策的理解以及最终政策效果。下面,我们大致将相关政策分为稳地产、稳股市、稳经济预期三大类,分别予以解读。一、稳地产:“517”之后,再添重磅地产方面,继“517”政策后,再添重磅新政。“517”政策组合拳出台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但地产并未见到企稳迹象,包括地产投资、房价等数据继续掉头向下。多方呼声之下,比“517”更重磅的新政出炉。简单来说,新政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调降首付比例,二套房从过去的最低25%,未来调整至与首套一样的最低15%,但各城市可以“因城施策”,根据各自情况设定最低首付比例。政策焦点在于改善型需求的换房需求群体,刺激其购房、置换。二是降息,预告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0.2个百分点。预计LPR利率大概率也会下降0.2个百分点,将继续缓解存量购房人付息压力。三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拟通过贷款行行内“转按揭”等方式,逐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存量房贷利率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叠加上降息,未来政策全部落地后,存量房贷利率平均降幅可达0.7个百分点,对于一个期限30年、贷款100万的存量购房人来说,每个月能少还400-500的利息,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了。通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能很好地降低居民利息支付压力,也进一步降低当下居民的“提前还贷”意愿。对于居民来说既不用提前还贷,还能减少还房贷的压力,有利于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对于银行来说,虽然资产收益率有所降低,但通过降准、降存款利率等方式,也能缓解净息差的压力,而且少了提前还贷,对于银行来说最起码意味着个人房贷这种“优质资产”不断缩减的压力减小了。四是进一步提高地产收储的可行性。将此前(2024年5月)央行创设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央行资金支持比例由60%提升至100%。具体看,央行将为21家全国性银行提供利率为1.75%、期限为1年(可展期四次)的再贷款,鼓励这些全国性银行为企业发放贷款,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通过更大力度的支持,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支持地方收储,加快房地产的去化速度,缓解市场中供求压力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优质房企度过难关。其它还包括了将经营性物业贷款、金融16条政策,延期到2026年底;未来还将会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盘活存量用地,缓解房企资金压力等一系列救助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从2023年8月解除限购令,到今年的“517”新政,再到9月24日的多箭齐发,能够看到政策逐步加强对于房地产的支持,给政策、房企让利、中介让利、银行让利、地方和中央政府出钱,政策诚意不可谓不足。向前看,随着政策的落地,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助力房价止跌。二、稳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大超预期如何提振资本市场,是此次发布会的又一重头戏,纵览各项政策,绝对算不折不扣的“大礼包”。政策层面,降息降准直接利好股市;各项稳地产、促消费政策,也有助于扭转市场关于经济基本面的悲观预期,提升风险偏好和股市估值水平。除此之外,直接作用于资本市场的各项措施,也值得重点关注。如央行方面宣称,要新设立专项再贷款工具,旨在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和主要股东增持股票,稳定资本市场。具体操作上,“央行向银行发放再贷款利率1.75%,商业银行给客户办贷款的时候利率会加0.5个百分点,也就是2.25%,首期额度3000亿元,如果这项工作做得好,后续可以追加”。年初以来,全部A股累计回购金额1301亿元。相比自有资金回购挤压日常流动性,2.25%的低息贷款资金回购,有望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回购意愿和空间,加大对投资者回报。同时央行还宣布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初始规模预计5000亿,后续视情况还可增加。允许非银机构以资产质押的形式获取流动性,可以提高机构对相关资产的持有意愿,并降低机构因筹集资金卖出资产导致的市场波动。值得一提的是,潘功胜行长还提到了平准基金的创设,称“正在研究”。对于活跃资本市场、提升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和融资能力而言,这些举措均释放出了较强政策意愿。证监会主席吴清也针对提振资本市场给出了一系列积极表述,具体包括:发布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意见、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大力推动宽基类基金产品创新、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及投资价值、加强产业整合、支持转型升级跨行业并购重组等等,几乎涵盖了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并且直击痛点,充分反映出高层真心想把资本市场做好的意愿,而这也是促进居民收入提升、推动金融强国的重要一环,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总的来看,本次一揽子政策支持力度超出预期,有助于为持续疲软的资本市场注入信心,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股票、债券、商品等品种均有较强支撑作用。考虑到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往往货币政策先行,财政政策随后,或许后续会迎来财政政策的紧随加码,值得持续关注。三、宽松货币政策:促消费、稳经济纵览发布会各项政策,稳地产、稳股市,本质上也是促消费、稳经济。当前消费低迷,尤其是一线城市社零增速显著低于三四线城市,财富效应拖累是重要原因,稳地产、稳股市,对于提振消费意愿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财富效应传导之外,此次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对于促消费或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央行宣布,将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2024年2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值为3.45%,可以理解为,这次存量房贷利率会一次性调降至3.45%附近。据央行测算,全部贷款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当前房贷余额大概是38万亿元,对应银行每年让利1900亿元左右。从效果上看,每年1900亿元的让利,有望明显减轻借款人的付息压力,尤其是存量房贷利率处于高位的借款人,将会有明显的获得感,也会大幅降低大家的提前还贷意愿,也有助于促进消费回升。此外,此次降准0.5个百分点,既可以部分对冲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对银行息差的影响,有助于稳定银行息差水平,并为进一步降息打开空间;同时,降准释放万亿流动性,为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空间,有助于推动信贷规模的继续增长。根据央行预计,除近期降准0.5个百分点外,年内还会择机再下调0.25-0.5个百分点,意味年内仅降准政策就会创造出1.5-2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降准之外,还有降息。央行指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将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降为1.5%,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当前,LPR已经成功换锚,主要跟随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变化,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意味着LPR将跟随下调,居民和企业的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调,承担的融资成本会相应降低。这可以减轻居民和企业的还款负担,刺激居民和企业加大消费和投资力度。在过去,央行之所以动作迟疑,主要是央行要兼顾经济增长和汇率稳定,不过,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人民币汇率快速向上逼近7.0关口,已经有机构认为年内会重回“6时代”。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对出口形成压力,鉴于当前经济的“三架马车”中只有出口一枝独秀,出口减速同样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无论是从国内刺激经济出发,还是从国际稳定汇率出发,央行都有较大动力继续下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当前降息可能只是开始。我们可以大致认为,央行终于等到时机,准备大干一场!市场依然可以对接下来央行的动作满怀期待!四、资本市场展望:新一轮牛市行情可期!此次国新办发布系列重磅政策,围绕稳地产、稳股市、稳经济等方面展开,短期内将显著提升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推动股市上涨,助力房价止跌,提高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有助于重塑各方共识,形成稳增长的合力。中长期看,随着相关政策陆续落地,将进一步改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的微观环境,为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奠定更好基础。对A股来讲,此次发布会无疑也是一场及时雨,短期将引领指数继续普涨,中期看,有望成为新一轮上涨行情的起点。受8月主要经济数据继续下滑影响,近期A股表现低迷,上证指数跌至2700点附近,成交量则持续在5000亿的低点徘徊。在“弱现实、弱预期”下,市场普遍将重磅政策视作短期逆转趋势的唯一有效变量,一直对政策翘首以待。尤其是上周美联储超预期降息50BP后,这种期待一度达到高点,但9月20日LPR利率保持不变,再一次打击市场信心。7月23日,新闻预告24日将召开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有如最后一根稻草,对脆弱的市场信心形成支撑。若24日的政策不及预期,则A股很可能遭遇情绪反噬,上证指数可能跌破2700点,向下进行新一轮寻底;所幸的是,24日的政策很给力,也超出市场预期,A股应声大涨!向前展望,市场底、政策底相继而至,A股将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起码就节前来看,投资者应持股待涨,不必着急落袋为安。至于本轮上涨行情的持续时间和空间,仍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表现。本轮政策于9月下旬落地,10月经济数据为合理验证节点,于11月上旬公布。期间,消费、地产等高频数据,也会对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在这个角度看,本轮行情至少可延续至10月底。届时,可结合经济数据和增量政策做进一步判断。从空间上看,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抬升,叠加避免季末踏空心理发酵,场外资金有望快速涌入A股,在趋势的自我强化之下,上证指数短期快速突破3000点仍是大概率事件。总之,A股本轮上涨的起点非常低,筹码结构也非常干净,投资者可以对行情持续时间和上涨空间给予更积极的预期。保持耐心,等待回本!附:发布会要点一览1、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低中央银行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1.7%降为1.5%,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稳定。2、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至15%。延长两项房地产金融政策文件的期限,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3、 央行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将大幅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二是创设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增持股票。4、证监会明确表示近日将会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同时,证监会已制定《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将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进一步提高监管包容度、下大力气提升重组市场交易效率。并且,证监会还将就市值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未来会要求上市公司依法做好市值管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5、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支持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的三项重磅举措:一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二是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三是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多渠道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薛洪言、付一夫、黄大智、武泽伟。
2024-09-06 09:51
片仔癀最近过得有点闹心。7月24日,片仔癀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很显然,这份报告让市场大失所望,次日片仔癀股价就断崖式下跌7.59%,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也没什么起色,截至8月底,26个交易日中片仔癀仅小幅上涨0.77%。曾经,“吃片仔癀喝茅台”成为高净值人群标配,售价590元/粒的片仔癀锭剂一度被炒到1600元。但在时代红利的大潮褪去之后,许多人、许多企业才发现原来自己在裸泳。1片仔癀,顾名思义,是一家主打“片仔癀”的上市公司。“片仔癀”是一个起源于福建漳州的古代良方,据传是明朝御医所制。闽南人称“热毒肿痛”为“癀”,所谓“片仔癀”,就是“一片即可清热解毒”的意思。对于片仔癀这家公司,其经营逻辑是非常简单的,无非就是生产药剂、对外销售。此外,公司还会利用片仔癀的知名度发展一些附属业务,例如生产销售化妆品、日化品等等。仔细拆分片仔癀主营业务,可以分为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化妆品以及其他,各项业务在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7.84%、41.90%、7.04%、3.22%。其中,医药制造、医药流通是公司的支柱业务,其余两项合计占比仅为10%左右。不过,具体到对利润贡献上,各项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5.77%、13.85%、62.18%、11.93%,公司整体毛利率约为46.82%。可以看出,医药流通虽然贡献了不小的营收,但由于毛利率过低,其对净利润贡献比例并不算高,公司盈利的大头还是要看医药制造。在医药制造业务中,公司主要有2款明星单品,分别是片仔癀和安宫牛黄丸,其中,片仔癀是公司主导产品,可以分为锭剂及胶囊剂,主要用于肝病治疗和养生保健,在公司财报中被分类为肝病用药;安宫牛黄丸是公司主推的新产品,主要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公司财报中被分类为心脑血管用药。据2023年财报显示,在医药制造中,肝病用药在营收中占比达到了92.95%,心脑血管用药占比仅为5.53%,其余还有一些感冒用药、妇产科用药、皮肤科用药等杂项,这部分占比为1.51%。2片仔癀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增长压力。从2019至2023年的5年间,片仔癀营收自57.22亿元增长至100.58亿元,涨幅为175.7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4%。净利润自13.74亿元增长至27.97亿元,涨幅为203.5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45%。可以看出,片仔癀净利润复合增速还要快于营收,这一方面要归功于片仔癀采取涨价策略。例如2020、2023年,公司主产品片仔癀锭剂零售价格分别上涨60元/粒、170元/粒,拉动毛利率5年间上升2.5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就是严控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5年间分别下降1.36个百分点、1.12个百分点。两项合计之下,净利率共上升4.11个百分点。不过,片仔癀屡试不爽的涨价策略似乎有些失灵。2023年5月,片仔癀锭剂提价28.81%。但看2023年年报,公司营收同比仅增长15.69%,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3.15%。到了2024年年中,情况就更加危急了。据2024年中报数据,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2.00%,净利润同比增长11.73%,甚至还不如去年中报的14.08%、17.23%,可以说,片仔癀涨价带来的利好已经消失殆尽,公司不过勉强保有了双位数增长。再细化一下,2024年1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0.58%,净利润同比增长26.61%,2季度,公司营收增长2.61%,净利润甚至同比下降3.37%。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季报时,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尚且仅增长1.89%,但到公司年报时,全年销售费用却同比大涨61.95%。拆分一下,2023年4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0.57%。2024年1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再增14.09%。我们大致可以认为,今年中报的双位数增长主要建立在1季度的高增基础上。而1季度的业绩之所以能够表现突出,主要是去年年底突击营销的成果,在营销节奏放缓之后,公司2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已经明显减速,下半年的业绩增长压力只会更大。涨价策略奏效的前提是消费者愿意买单。如果价格上涨,产品却卖不出去,那就得不偿失了。对片仔癀而言,问题还不止于此,截至9月5日,片仔癀的滚动市盈率依然高达41.3,与此同时,贵州茅台滚动市盈率也不过是21.9。能给予如此之高的市盈率,可见市场对于片仔癀业绩维持高速增长的殷切希望。股价等于EPS与PE的乘积。对于片仔癀这种高增长、高估值的股票,如果估值与业绩同涨,就会形成戴维斯双击。但若估值与业绩同跌,也会形成戴维斯双杀。片仔癀肯定还没到戴维斯双杀的阶段,但无论是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应对此提高警惕。3片仔癀正在回归应有的位置。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高达760元/粒,这个价格明显超出了中产的承受能力,只有富人阶层才有足够的财力和意愿来购买。在过去,与其说片仔癀是一种药品,倒不如说片仔癀更像是一种高端阶层的社交货币。我们可以看到,消费片仔癀数量最多的地区分别是华东和华南,这固然与片仔癀起源于福建密切相关,但华东、华南富庶甲于天下,当地人有更强的消费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市场上在分析片仔癀时,往往会讲2个故事,一是片仔癀与云南白药是仅有的两大国家绝密配方,二是片仔癀可以获得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在原材料渠道上有区别优势。然而,再好的药,也要消费者买得起才行。毕竟,片仔癀最大的部分并非是在临床上治疗肝病,而是被用日常保健养肝护肝。这种非必需的奢饰消费,在支出收缩时往往是最先削减的对象。如果用白酒来类比,贵州茅台还能维持1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但仅在江苏比较知名的洋河股份2024年中报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已经掉到4.58%、1.08%了。再看一下,四川名酒舍得酒业的日子就更难过了,2024年中报营收和净利润同比甚至下降7.28%、35.73%。换句话说,如果你是贵州茅台这种家喻户晓的奢饰品,还能凭着过去的高溢价勉力支撑。但如果你是洋河股份、舍得酒业这种区域名牌,富人不爱用,中产买不起,那你一定要小心了,这种不上不下的悬空是最难受的。最终,片仔癀的业绩可能还是要落到疗效上。如果它真的在肝病治疗上有奇效,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咬咬牙买几盒的。毕竟,现在居民财富存量还是在的,只是增量变少,导致大家的消费意愿下降了。对于真正的必需品,居民必要消费能力还是有的。片仔癀没什么问题,问题是世界再也回不到那个充满希望的从前了。【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封面图来自片仔癀官网。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早在两千多年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弟子们说:“俊美的相貌是比任何介绍信都管用的推荐书”;在我国,有四大美女的不朽传奇以及“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千古佳句;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在流行的“三拼”中,“颜值不行拼人品,人品不行拼情怀”,颜值居于首位,就连男女之间谈恋爱都要讲“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许多证据都显示,高颜值会产生“溢价效应”,那些相貌俊俏的人,往往会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进而成长得更快,发展得更好。比如,韩国的一篇研究论文就指出,颜值最高的男性收入比颜值中等的男性收入高15.2%,颜值最高的女性收入比颜值中等的女性收入高11.1%。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是天生丽质,再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一系列围绕颜值的消费活动与商业行为开始兴起,是为“颜值经济”。与之相应的,是一个又一个行业的接连崛起,从拍摄美化类App到美妆个护,再到健身和医美,无一不是巨大的财富风口。尤其是眼下格外火爆的轻医美类赛道上,更是诞生了爱美客、华熙生物等大牛股。值得留意的是,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似乎美妆类消费品一直都是女性的专属,可如今,男同胞们也变得越来越爱“臭美”,这也意味着未来颜值经济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将不可限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看懂颜值经济背后的逻辑和机遇。今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颜值经济研究报告》(下简称《报告》),旨在对颜值经济各方面特征进行剖析,并对其中的演变逻辑、行业前景以及投资机会进行预判。《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1)颜值经济大流行:梳理颜值经济的发展历程;(2)三大推手齐助力:解码颜值经济崛起背后的驱动力;(3)医美风口须把握:针对当下爆火的医美行业以及代表性上市公司做出系统剖析;(4)男性潜力当关注:研判男性颜值经济消费市场的机遇。剧透到此为止,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报告》全文。如需获得报告PDF版本,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后台回复“颜值”,获取网盘链接和提取码~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