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专注股票指数基金量化增强策略、FOF投资策略研究;在商品指数方面亦有丰富经验。
曾公开发表过《国际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变动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货币政策冲击对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影响分析》等文章。
2019-12-11 09:24
又到了年终总结季。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当属年报披露了。过完这个月,就会陆续有上市公司披露年报。有心的投资者,或许会对去年各家上市公司争相计提商誉,“业绩大洗澡”的事情历历在目,希望今年不致于天雷滚滚,即便是天雷滚滚,也要让别人去当避雷针。那么,如何才能躲过一劫呢?除了远离之外,避开业绩爆雷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财务报表:一是各家财报都有编制规则,这是监管规定好了的;二是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均是经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机构审计过的;三是普通投资者能够了解到的最靠谱的信息就是财务报表了,白纸黑字签字画押的东西,比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要靠谱得多。不过,报表分析是个技术活,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得很好。本文希望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基本逻辑和关键指标的说明,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祝愿各位在新一年的股市投资过程中“潜伏得深深的,赚得满满的”。一企业经营的基本逻辑下图1列示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是作为价值创造主体的企业;二是作为资金提供者的债权人和股东。企业通过三项活动来创造价值: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1)融资活动是企业与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交易,比如企业通过借钱或者卖出股份来筹措资金;或者企业将资金通过回购股份、偿还债务的方式收回企业的利润分配权。(2)投资活动是企业使用在筹资活动中得到的资金和在经营过程中的积累,去获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这些资产有可能是有形的,比如厂房和设备,也可能表现为知识型资产和智力资产,比如技术和专利等。(3)经营活动是企业利用所投资的资产,生产并销售产品的过程。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将资产与人工和原材料相结合,生产出产品或者服务,并将它们销售给客户,并从客户那里收取现金。如果经营成功,企业可以通过经营活动积累足够多的现金,并用来进行资产更新和返利给债权人及股东。企业外部的主体有两个:债权人和股东。(1)债权人通过收取利息或者在资本市场上卖掉所持有的债券来获利。正常来讲,只要企业能够还本付息,企业的债权人是不太可能亏损的。(2)股东通过获得分红或者卖出股票来获得收益。通常情况下,股东的价值回报会有比较大的波动,因为股东的回报与企业经营的盈利空间以及市场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企业的股票投资可能会亏损,主要原因是你给予企业的价值评价超过了大多数投资者的“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原因。上述关系总结成一句话:企业负责筹措资金购买资产,并用人力和材料将这些资产合理地利用起来,经营得好则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供资金,生意越做越大。那么债权人和股东怎么知道一家企业经营得好不好呢?这就涉及到描述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不考虑估值的影响,只考虑股权和债权的“底层资产”,即“账面价值”。二报表反应企业经营状况为了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刻画,财务工作者发明了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表有什么意义呢?又有哪些坑需要我们注意呢?一是资产负债表,这张表反映企业在某个关键时间点的“家当”有多少。简言之:资产(家当)=负债(到期要还的)+权益(股东投资的,要分红的)。企业的融资活动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通过权益和负债的多寡来体现。投资活动则通过资产端来体现,比如存货和房屋、机器设备之类的固定资产,这些类别能够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经营活动则通过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别人欠企业的)和应付账款(企业欠别人的)来体现,这些类别可以反映企业在上下游中的地位。资产负债表中需要注意:(1)存货(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半成品)不要占比太高;(2)应收账款(欠条)占比不要太高;(3)负债占比不要太高(企业还不起债的时候会被破产清算);(4)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比率不要太高,否则企业光顾着还钱了,哪里还有心思好好挣钱?二是利润表,这张表反映的是企业的收入项和支出项,以及最后收支相抵的利润情况。这是股票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部分,因为投资企业的最大初心就是企业要能赚钱。融资活动在利润表中主要表现为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投资活动在利润表中主要表现为各种投资收益或损失。经营活动则主要表现为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以及管理费用。利润表中有一个关键点需要注意,非经常性损益,简单点理解,就是这笔收入或损失是不常有的,一般都是补贴收入之类的。因为不常有,所以如果企业突然某年扭亏为盈,需要关注这部分对企业盈利持续性的影响。三是现金流量表,这张表反映的是企业现金流是否足够维持企业运转,简而言之,赚钱归赚钱,关键要能变现!企业的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都会产生现金流,但是,我们最关心的还是经营性现金流,充足的现金是企业经营的润滑油,很多企业往往死于资金链断裂。我们看到的很多债券违约事件,就是因为企业没有现金进行支付。现金流量表的粉饰要相对困难一些,毕竟,需要真金白银在账上流转一圈,想造假,有点难。总体来看,作为普通投资者,先看现金流量表,再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三如何利用报表排雷?一是要明白简单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理解为企业的“家当清单”。赚钱了(利润表)会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亏损则会减少;现金流净增加会增加资产项下的“货币资金”,就是“账上有钱”了。二是资产要关注真实的流动性。比如流动性最好的货币资金,要关注有没有受限,就是那些以保证金的形式存在的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比不能太高,这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贬值的资产。三是利润要关注盈利性和成长性。盈利方面,毛利率要高,一般30%以上比较稳妥,什么概念呢,就是售价10元的商品,成本只有7元。如果毛利都赚不到,更谈不上净利了,你们经常听到的“护城河”大概率就是说企业的毛利率比较高;成长性方面,即企业不仅现在赚钱,还要以后更赚钱,简单讲,就是生意越做越大,如果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步扩大,大概率就是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了。四是现金流要关注可持续性。一般而言,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我们比较关注的,特别是“销售商品和服务收到的现金”,这是企业现金增加的最可靠的来源。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能够对自己关注的股票进行上述简单的核查,大概率是不会踩雷的。至少,你能看出别人推荐的股票靠不靠谱。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ZeroBeta,首图来自壹图网
2019-11-22 09:18
经常做股票投资的人,总是免不了要吃几碗“面”。与其“关灯吃面”,不如吃好一碗“面”:基本面。在进行投资之前,我们都需要明白一个问题:股票投资的收益来自于哪里?一般的投资者会认为来自“精妙”地“高抛低吸”。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二级市场的交易是不创造价值的,只是将不同交易者的预期通过价格这个信号综合的体现出来而已。说到底,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是企业的利润。只有企业真正赚钱了,投资的回报才是可靠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基本面就是企业经营所依赖的宏观经济环境。从经济系统的参与者来讲,主要分为三类:企业、家庭和政府。在投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对他们的情况进行观测。那么如何做到呢?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些经济指标可以进行跟踪,这些指标就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脉搏。下面这张图描述了经济运行的逻辑,每个参与者都通过自己的活动发挥作用。我们观测的角度可以来自三个基本维度:量、价、景气度。量,反应的是经济活动的规模;价格的稳定性也反映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而景气度则反映了将来是否会变得更好。如果你对这三个方面有所了解,你会突然发现,虽然你只是一个普通投资者,却注定不平凡。第一类指标:量企业主要是通过投资行为将社会资源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提供产品和服务;家庭的作用是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并根据家庭成员的喜好进行“买买买”,形成消费。所以,基本面关于“量”的指标,我们只需要看以下几个方面就行了:一是反映整体经济增长水平的指标:GDP指标、工业增加值。粗略地讲,GDP就是大家忙碌了一年,创造了多少价值。一般会采用同比指标来进行分析。例如,2010年至2018年,我国的GDP同比增速从10.6%逐渐降至6.6%,表明经济增速在逐渐放缓。那么这个值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其实并不是,经济增长需要稳健、和谐、可持续。过快的经济增长多数是以社会资源浪费为代价的,而这是不利的。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经济增长总体保持稳定,各分项之间相互协调。二是反映企业投资方面的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融资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的是企业进行“买买买”的维度,但是企业投资的目的是赚钱,是通过生产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同时,企业经营的资金来源一般是股东自己出一部分,对外借入一部分,这就涉及到融资的问题了,企业的可盈利投资机会越多,企业的融资动力就越强。在经济运行中的逻辑是:经济越好,企业经营越赚钱;企业越赚钱,越愿意借钱经营,进而扩大投资规模。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又进一步拉动了经济。总体而言,这些值越好,说明企业的投资意愿越强,对拉动经济的稳定作用也越大。三是反映消费者方面的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功能上讲,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企业经营的产品和服务只有销售出去,经济才能正常运转起来,否则只能以存货的形式存在,成为企业经营的负担。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费的变动情况。经济活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通过单个指标就能对经济好坏作出判断。不过,通常在好的经济环境下,各方面的“量”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在观察经济指标时,一般的做法是:先看总体指标的好坏,再看分项指标的结构性差异。这样,你就可以知道经济环境的大概情况是怎样的了。第二类指标:价有交易必有价格。价格的变动情况一方面反映了供求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的活力。在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两类价格指数具有代表性意义:PPI和CPI。生产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主要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由定义可知,PPI反映的是购买生产材料的成本价格变动,CPI则反映的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不过,我们不能单纯地通过价格变动的大小来进行经济好坏的判断,因为价格体现的是交易关系,反映的是不同的经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所以,CPI和PPI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传导机制。如同流水一样,上游的价格变化要能通过下游消费疏解。理想的状态是CPI和PPI趋势上大致相同(通常PPI领先CPI),温和变动。第三类指标:景气度除了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之外,还有一类反映经济运行兴衰的指标,我们称其为景气度指标。衡量经济景气度的指标很多,但用得最多的就是采购经理指数(PMI),这个指数反映经济活动的“荣枯”。PMI每项指标均反映了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综合指数则反映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商业报告发布时间上大大超前于政府其他部门的统计报告,所选的指标又具有先导性,所以PMI已成为监测经济运行的及时、可靠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体系包含新订单、产量、雇员、供应商配送、库存、价格、积压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等商业活动指标。服务业PMI体系则包括商业活动、投入品价格指数、费用水平、雇员、未来商业活动预期等指数,但因其建立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综合指数。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如果汇总后的制造业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整个制造业经济在扩张的讯号;低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下降,接近40%,则有经济萧条的情绪。PMI略大于50,说明经济在缓慢前进,PMI略小于50说明经济在逐渐放缓。通过对经济环节中的量、价、景气度的了解,你可以知道三个方面的信息:(1)现在的大环境是好还是差,比去年怎么样?(2)价格水平如何,大家是不是在共同富裕,需不需要担心手上的钱买不到想要的未来?(3)未来的日子是否好过?作为投资者,如果对上述信息保持持续的关注,便会形成对经济好坏的大致判断,这就会避免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你就成为了市场中盈利的“少数人”了。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ZeroBeta,首图来自壹图网
2019-11-07 09:26
股票市场的投资,不是“零和博弈”,因此,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交易对手赚钱,你在赔钱;交易对手赔钱,你还在赔钱。而作为普通投资者的你,在回首过往的投资经历时,是不是多数时间段都处于“赔钱,还在赔钱”的状态中?当然,在股票交易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幸运儿”,他们能够在投资中获得丰厚的回报,但往往是赚了钱却不知道为什么;同样,也存在一些“倒霉蛋”,出手必亏,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还会被深度套牢,好像炒股赚钱这种事情就跟他没有关系似的。事实上,这是人性的弱点使然。贪婪、恐惧、过度自信、赌徒心理,等等,每一个内心的挣扎点,都可能导致一个投资过程满盘皆输。那么,有没有办法来克服这些问题呢?确切的讲,办法是有一些,需要在事前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在事中能够严格地执行,事后进行科学修正。说实在的,关于投资这件事,说起来道理都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结果往往并不令人如意。尤其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没有足够多的资源,没有足够多的专业和精力,只是想简单地分享社会发展的红利而已,不应该承受太多。为了进行合理的投资,我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时间分配、财富分配以及基本的交易规则。剩下的事情,就是照章办事了。一我该花多长时间来进行交易?交易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刺激?这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要扪心自问的问题。很多人进行交易的初衷是为了赚钱,但是随着交易的逐步展开,便不自觉地偏离了最开始的目标,他们开始通过交易来打发时间或者将偶然的“好运气”拿出来反复炫耀。刚开始炒股的人喜欢“盯盘”,总是担心错过了“高抛低吸”的机会。事实上,由于普通投资者资金量不大,即便是在择时上做得尽善尽美,得到的收益也是有限的,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收益与成本不匹配。从理性的角度来讲,每进行一笔交易,都需要充分的理由,如果我们频繁的更改我们的决策,不是证明我们之前的决定是错误的吗?既然之前的决定是不对的,在同样的逻辑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表明自己正在做出的决定是对的呢?当然,你可能会问我,那高频交易是怎么回事?其实高频交易是一类策略,这个策略的特点就是需要通过频繁的交易来从市场波动的缝隙中获利。这类策略对硬件设施和决策的响应速度要求极高,不适合普通投资者。我们普通投资者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谨慎买入,大胆持有”。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花少量的时间进行交易,可能才是普通投资者的正确道路,你只需定期关注即可,不必时时牵挂。二如何做资产与风险管理?任何人都有可能从投资中赚一两次钱,但是如何保证自己离开市场时是满载而归的,这是一个难题。投资就像是一个冰洞,当你不小心陷入时,你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回到原地。举个例子:当你从10000元亏损至6600元时,你的亏损率为34%;然而,当你从6600元回到10000元时,你的收益率却是50%以上。你如何确信一个亏损率达34%的投资者,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挣回50%呢?初级投资者总是将目光集中于如何快速挣钱,而老道的投资者则往往会首先关注风险。大资金需要进行仓位管理,小资金也同样需要。组合交易的净值曲线能够反映投资者的资金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普通投资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资金分为多份,并对每笔资金的投资进行独立风控管理。这样的管理有两个好处:一是人为地对投资进行了分散化管理;二是避免了不断对亏损投资进行“抄底”行为。记住一点,投资是逆人性的事情,所以,在投资过程中,所有与专业水平无关,看起来又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是需要我们警惕的。三何时入场,何时退出?即便是在事前对投资标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投资者想要实实在在赚到钱,也是一件难事。主要原因在于,普通投资者很难把握好“进场”时点和“离场”时点。在买入时,我们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便宜!只要足够便宜,买卖总能谈成,尤其对于价值投资者更是如此,他们总是倾向于寻找被低估的标的。但是,这只能决定哪些标的是值得投资的,并不能解决进场时点的问题。一般而言,基本很难系统地做到精准“抄底”。所以,建议投资者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和精力,择时靠的是概率,如果每次都大比例投入,总有一天会翻车,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建议大家要“小额分散”的原因了。关于退出时点,我的建议是在选好股票之后,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设好“止盈”和“止损”,“止盈”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落袋为安,“止损”实际上是一个纠偏机制,避免深度套牢;二是不要过分纠结成交价格,该出手时,尽量以“市价”成交,不要因为几分钱的差异而错失良机;三是在进行交易前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最好是设定大致的持有期限,这样可以避免反复操作账户,实际上,有计划的交易往往收益更高。四如何构建自己的投资决策树?讲大道理时,大家都习惯以“智者”自居,但落到实处时,却又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执行到位。因此,制定一个可执行的交易计划是很有必要的。投资决策树便是很好的决策机制,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这个执行,结果大概率不会偏离初衷。下面我们给出简易的投资决策树构建方法。一个标准的交易计划至少包含有以下几个部分:股票池的范围及分类、资金分配的原则、盈利目标的设定。下面详细阐述:1、构建自己的股票池个人的精力和兴趣点有限,所以需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构建股票池,比如常见的方式是分级构建“一级池/二级池/核心池”等,在机构投资者中这种做法比较常见。但对于普通投资者,从交易频率的角度进行分类,构建“周关注/日关注”这样的分类可能会更有效。2、资金分配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ALL IN”,对自己好点,多给自己几次机会。一定要记住,不要为了交易而交易,你进行交易的目的是资产增加,当你按下买入键的那一瞬间,你的资金就会面临风险。为了使得资产不至于套牢,除了在买入时设定好安全边际以外,在时间上小额分散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样,大涨的时候开心,大跌的时候也是安心的。3、设定好止盈和止损一笔投资,你不可能从头赚到尾,在买入之初就设定好盈利目标,一方面是促使自己摆脱贪婪,时刻保持警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设定盈利目标的过程,加深了对投资标的的研究,在面临市场波动时会更加有底气,也会更加淡定。止损,就是认怂。偏执,是投资的大忌。市场变化万千,看错了很正常,所以专业的、业绩做得好的基金管理人都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仅能够接受和理解外部的信息,也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做好止损的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如果当月达到了止损,就停止交易,等到次月再来,那么这段时间做什么呢?学习。投资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不能“激情交易”。如何保证呢?就是在交易发生之前,先定好目标,制定好交易计划及触发条件,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每次制定完交易计划后按步骤执行,然后根据结果来对计划进行修正,而不是随意改变计划,如此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你也会成为一个投资专家。本期福利:近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互联网金融三季度报告暨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专题报告》《90后人群消费趋势研究报告》,读者可在“苏宁财富资讯”公众号后台回复“2019互联网金融三季报”、“90后消费报告”,获得网盘链接和提取码~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ZeroBeta,首图来自壹图网。
2019-10-30 09:31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进行基金投资比进行股票投资要省心得多,主要原因在于:基金管理人有专门的投研人员对底层资产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又需要很深厚的专业功底及丰富的投资经验,这些都是普通投资者所不易具备的。同时,在投资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市场信息的变化,如果投入的资金量有限,花费过多的时间是得不偿失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奉劝普通投资者尽可能选择投资于基金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投资者对基金投资存在一些误区,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将基金作为投资组合来看的理念,错误地套用股票投资过程中的一些惯用做法,从而导致投资结果与理想预期产生较大的偏离。下面,本文从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组合投资与单个资产投资的差别,很多投资方法和理念可能在进行单个股票投资时管用,但是在进行基金选择时,反而是失效的。一买基金比买股票简单?正常来讲,如果基金投资比股票投资容易,那么基金的盈利应该比股票要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对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收益统计,大部分的散户投资者并没有从股票投资中获利;而根据基金市场的统计,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在“牛市买入、熊市卖出”,从而导致投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二者的获利难易程度并无明显差别。其中的原因在于,很多投资者并没有理解基金的内涵。基金是管理人根据自身对市场的认知而构建组合。那么,在进行基金分析时,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被忽略,那就是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能力的衡量方式有很多,需要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投资需要来进行识别和运用。比如,你是关注收益还是关注风险,抑或是二者都关注?对于每一种偏好,都有不同的指标来进行衡量。进一步,你是关注长期收益,还是关注短期收益;你是关注长期风险还是短期风险?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在选择基金时所应该关注的重点。投资基金并不比股票投资简单。因为在购买基金时,你需要识别基金管理人的股票投资能力,所以,投资基金是相对更加高阶的技能,需要对组合投资有深刻的理解才行。说通俗一点,你需要知道基金管理人会不会投资,才能决定买不买他管理的基金。二基金投资可以抄底吗?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些投资者是这样选择基金的:你看,这只基金都跌成这样了,未来一定会净值反转,所以现在适合买入。这种反转的逻辑是存在问题的。股票市场的所谓均值反转效应在基金市场上是否成立,尚待验证。毕竟,投资组合的构建是动态调整的,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来进行仓位的调整。即便是股票市场存在这种反转效应,又如何表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也具备这种效应呢?其实,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基金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如果是被动型投资, 基金经理对组合配置的干预度有限,是有可能存在这种规律的,但是由于组合的波动要小于单个股票,这种效应即便是存在,也是难以在统计上显著的。如果是主动型管理的基金,便存在一个悖论:基金净值低,表明基金管理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没有把握好市场机会,或者说是在投资中出现明显的错误选择。那么,你有什么理由相信他在未来会做得更好,从而带来净值的回升呢?所以,在购买基金时,最好不要有抄底思维。三技术指标一样有效吗?在股票投资中,散户最爱用技术指标来进行投资,而机构则擅长于进行基本面投资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普通投资者不具备进行专业分析的能力和精力,用技术指标来进行投资显得更直观一些;二是很多技术指标都是经过历史经验证明有效的。所以用起来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尤其是关于“量、价、时”的考虑,在任何时候都是指导我们进行投资的核心。但是,在进行基金投资时,问题便复杂很多。第一, 基金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人的能力因素,这种因素如果不是经过复杂的统计分析,很难得出明显的结论。第二,基金是一揽子股票和其他资产的组合,那么这些资产融合在一起,很有可能出现一个问题,技术指标之间的信号相互抵消,导致投资者单纯依靠技术指标进行投资时,可能无所适从。第三,我们知道基金的交易是申赎机制,即便是场内的基金,也存在交易量的问题。技术指标的应用,受限于标的资产的活跃度。一般而言,对于宽基指数基金而言,交易比较活跃,而且管理人的自由度较低,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技术指标分析是有用的;对于其他的基金,存在逻辑上的不确定性,统计上更是难以得到可靠的结论,还是不用为妙。四高抛低吸玩择时?很多投资者由于经历有限,会集中于分析一只或几只基金,并且在投资过程中进行有节奏地择时操作,通常的做法是在净值跌到一定的价格以下时买入,当净值上涨到一定的价位之上时卖出。当然,这个思路本身没有问题,任何投资理论和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高抛低吸,但是,问题在于:多少算是“高”,多少算是“低”?由于管理人能力因素的影响,我们没有办法直观地通过净值来进行左侧投资的判断,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选择右侧交易:追涨杀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基金投资多为申赎机制,不仅存在交易时间较长的问题,而且交易费用也较高。而“高抛低吸”对于时机的选择和交易成本的要求都是比较严苛的。除非基金的调仓收益特别高,否则会得不偿失的,毕竟,收益是预期的,而成本确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五费用越便宜越好?上文提到基金的费用问题,那么是不是费用越便宜越好呢?一是,基金的费用收取(申赎费用)与持有时间相关,通常持有时间越长,手续费越低,因为基金申赎会导致基金管理人被动调仓,这些都会产生净值的波动。二是,通常基金的管理费与基金的类型相关。总体原则是,越是主动的基金,管理费越高。反之,管理费较低的基金通常是被动型基金,这个时候的很多决定需要投资者自己来进行选择。三是,我们购买基金的目标是投资收益,而不是省钱。这种观念很重要,在资本市场上,基本不存在“物美价廉”这种概念。综合以上,我们从基金交易和基金筛选两个方面对投资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说明,希望投资者在进行决定时记得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基金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基金的过往业绩表现是否稳定?基金的收益-风险是否符合我的投资偏好?基金的费用周期和我的投资周期是否匹配?弄清楚上述问题,你的投资大概率不会出现太多的不如意。本期福利:近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互联网金融三季度报告暨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专题报告》《90后人群消费趋势研究报告》,读者可在“苏宁财富资讯”公众号后台回复“2019互联网金融三季报”、“90后消费报告”,获得网盘链接和提取码~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ZeroBeta
2019-09-26 09:27
普通投资者在进行基金投资时,一般途径是通过基金代销机构进行买入和卖出,这笔业务专业上称作“申赎”。由于基金清算等因素,完成一次“申购”或者“赎回”一般需要3天左右时间,这样如果进行一次基金调仓可能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我们是否有更便捷的选择呢?在实际的基金投资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上存在这样一类基金:一方面可以通过申购/赎回来进行交易,交易的渠道一般通过代销机构进行操作,这类基金的代码一般以“.OF”结尾;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在交易所进行场内买卖,操作方式与买卖股票没有差异,这类基金的代码一般以“.SH”(上海证券交易所)或“.SZ”(深圳证券交易所)结尾。这种既能申赎也能上市交易的基金有两种:一种是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目前有303只基金;一种是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目前有265只基金。这两种基金在交易所的交易方式上没有差异,可以直接像股票一样进行买卖。主要的区别在于申赎机制方面。与普通基金一样,LOF也是用现金申购(份额)、份额赎回(现金),投资者支付的都是现金。而在ETF的交易机制下,投资者申购时需要按照基金公司给出的申赎清单来进行申购或者赎回,可以选择现金也可以选择一篮子股票组合,为了便于交易,成份股通常允许现金替代。由于一篮子股票组合相当于公开了基金的持仓结构,所以一般ETF均以被动型投资的方式呈现。那么,这种看似并不起眼的差异,会给投资者的交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在此,我们从申赎差异、应用范围及投资策略三个角度来进行阐述。申赎差异以跟踪沪深300指数的两只基金为例: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163407.OF、163407.SZ)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OF、510300.SH)。这两个基金都是既可以直接以基金净值进行申赎,也可以在交易所以竞价方式进行买卖的,他们都有交易所的场内基金代码。在场内交易方面,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异。各自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即“.SH”或“.SZ”的价格),会跟随着“.OF”的净值进行波动。对于场内成交量比较大的活跃型基金,场内份额相当于提供了较好的流动性,因为场外的申赎虽然在变现方面不会有问题,但是却会有较长的时间成本,正常来讲,完成一次基金的赎回,需要3个以上交易日才能拿到可交易的资金,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讲,可能会错过很多交易机会。对于场内交易量较小的基金,场内的份额会面临流动性较差的境地。所以基金的申赎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而言,LOF型基金的申赎门槛较低,以现金形式即可;ETF基金的申赎门槛相对较高,虽然对投资者提供了现金和一篮子股票作为申赎的对价选项,但是在最低金额上往往有限制。比如,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163407.OF、163407.SZ)既可以像普通基金一样在场外进行申赎,也可以通过交易所进行场内申赎。在场外申赎中,不同的渠道所受到金额的限制不同:(1)在基金管理人直销柜台进行申购时,投资人以金额申请,每个基金账户首笔申购的最低金额为人民币10,000元,每笔追加申购的最低金额为10,000元;(2)基金管理人网上直销平台每个基金账户首笔申购的最低金额为人民币10元,每笔追加申购的最低金额为人民币10元;(3)除上述情况及另有公告外,基金管理人规定每个基金账户首笔申购的最低金额为人民币10元,每笔追加申购的最低金额为人民币10元。在场内申赎中,合同约定投资者通过场内申购该基金,单笔最低申购金额为1,000元;场内赎回本基金的数额限制,参照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办理。而且有一点值得注意,投资者使用中证登的股票账户或者证券投资基金账户即可进行申赎。对与ETF基金而言,则复杂得多,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OF、510300.SH)为例,基金最小申购、赎回单位为 90万份,而且投资者申购、赎回的基金份额需为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的整数倍。一个感觉,就是很贵!在申赎方式上,ETF一般采取份额申购和份额赎回的方式,即申购和赎回均以份额申请;而在支付方式上,则包括组合证券、现金替代、现金差额及综合对价方式。ETF管理人会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给出下一个交易日的申赎清单。应用范围LOF和ETF最大的不同在于申赎机制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应用会有什么影响呢?对于资金量较小,达不到一个申赎单位的,直接进行场内交易就好,无法利用到ETF交易所带来的便利。但是,如果资金量足够大,则可以很好的利用ETF的交易便利。第一种应用:买入连续一字涨停股票当投资看好某只强势股票,该股票连续涨停导致无法买入时,可以利用ETF基金持有该股票。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寻找一只ETF基金,其中目标股票的占比越高越好。一种方式是通过场内买入该基金,然后申请赎回,这样就能得到该股票份额了。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是需要卖出其他不愿意持有的股票。第二种应用:卖出连续一字跌停股票如果投资不慎,就会买入“爆雷股”,通过正常的股票竞价交易很难卖出。大体的操作路径是配好一篮子股票,申购份额,然后在场内进行卖出。面临的风险是需要按比例买入很多并不愿意持有的股票,同时也要面临份额转入场内进行交易时的价格波动风险。第三种应用:构建基金组合由于ETF有组合申赎机制,一般ETF基金都采用完全复制的被动投资策略。同时,为了将组合申赎的冲击降到最低,基金经理的目标是严格控制对指数的跟踪误差。这样的基金正是主动型基金组合所需要的。如果投资者善于进行资产配置,而不精于或者无暇进行具体的底层标的选择,ETF基金是很好的选择。ETF保证了跟踪误差在可控范围内,基金组合的构建者只要关心大体的指数组合比例即可,而不必过分将精力用于基金的筛选,毕竟对基金经理的筛选要相对复杂一些,可控性也差一些。投资策略基于ETF的投资策略相对丰富。最基本的策略就是通过获取场内份额与基金净值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套利。这种方法在ETF发展的初期,效果还可以,但随着量化技术的应用和市场交易的活跃,这种套利方法基本没有获利的可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细节部分的处理,来获取较好的收益。ETF基金由于能够实现成份股与一篮子股票之间的兑换,在股票减持方面具有极好的便利性。通常,大量卖出或买进某只股票时,会对市场价格造成较大的扰动,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冲击成本。但是在我们的ETF交易体系中,是成份股组合与份额总值之间的等价兑换,省去了中间的市场交易环节。因此,对于大批量的股份减持十分有用。只是在指数标的选择上,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减持的股票要在指数中占有相对较大的权重;二是相关的指数基金总体市值要大,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如此种种,都是LOF基金所做不到的。LOF基金的好处在于提高份额的变现能力。由于是现金兑现金,LOF基金可以涵盖很多主动型管理的策略。虽然市场上出现了增强型指数ETF,但这相当于通过申赎清单向市场透露了自己的投资策略,最终结果可能就是这个增强策略失效。总体而言,ETF的优秀之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市场交易,提高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对于投资者来说,ETF更加透明,有利于我们的投资策略的构建。风险提示:谨慎投资。本文章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投资标的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ZeroBeta,首图来自壹图网
2019-09-10 09:04
在我们进行指数基金的选择过程中,会发现有一些增强型的指数基金。我们知道,指数基金是被动型投资,那么何谓增强呢?其实,增强型指数基金也属于股票型基金,其基金净资产的80%以上需投资于股票。在基金合同中,他们通常会这样描述基金的投资目标:本基金在力求对xx指数进行有效跟踪的基础上,力争实现超越目标指数的投资收益。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有效跟踪目标指数;二是超越目标指数。“有效跟踪目标指数”要求基金的收益变动不能偏离指数过多,这就客观上要求基金的权益仓位不能太低,言外之意,即便市场下跌也不能空仓,一般基金合同会要求80%的资金投资于目标指数的成份股。“超越目标指数”要求在收益上有所增厚,言外之意,就是在单个股票的权重配置上,要与指数的成份股权重有所不同,也即“有所多买,有所少买”。那么,哪些股票要多买,哪些要少买,这就体现出指数增强策略的技术性了。指数增强一般有哪些方法,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识别增强的效果呢?这是本篇文章要回答的问题。增强型指数基金的操作方法增强型指数基金是在被动投资的基础上,叠加增强策略。增强策略从大类上可以分为基本面增强、量化增强、合成增强(叠加股指期货),下面做个详细介绍。1、基本面增强基本面增强技术是通过对指数成份股的基本面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权重分配予以改变(相对于指数权重)。简言之,就是在对指数成份股进行细致地分析后,发现有一些股票比其他的成份股要优秀,这样的股票我们就可以多买,在专业术语上叫“超配”;而对于不够优秀的,则要少买,专业术语叫“低配”。至于哪些成份股需要低配,哪些成份股需要超配,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对比哪家公司更能赚钱(毛利率)?哪家公司赚钱更稳定(盈利增长)?哪家的护城河更可靠(核心业务竞争力)?这些工作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进行挖掘,也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来进行投资逻辑的逐一确认来实现。2、量化增强与基本面增强的方法相比,量化增强显得更为复杂一些,主要是运用一些数学工具进行统计计算,发现不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联性规律,通过调整权重来实现超越指数收益的目的。一是量化择时,即通过整体仓位的偏离来实现增强,在预判行情上涨的时候,整体多买股票,在预判行情下跌或震荡时,整体少买股票,从而实现“多赚少亏,整体超越”的目的。二是通过优化风格与行业配置,超配处于市场“风口”的行业。通常我们见得较多的策略是基于宏观经济的行业轮动配置。三是通过交易策略的优化,力图减少基金换手、市场摩擦以及冲击成本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方面主要是基于算法交易策略的设计来实现。3、合成增强这种增强方式加入了股指期货进行对冲操作。因此,只要指数基金的增强是稳定可靠的,便能通过这种技术来获得相对靠谱的收益。这是一种较“高阶”的玩法:一方面要保证组合的收益确实超过了指数的收益;二是这种超越必须具有稳定性,否则很容易被对冲的损失蚕食;三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对冲比例,合理地平衡好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联动关系。目前公募量化基金的主要选股模型有以下几种:一是以长信量化先锋为代表,通过模型选出对A股股价具有较强影响的四个因子(分别是价值因子、成长因子、基本面因子和市场因子),选取个股。价值因子包含市盈率、市净率、市现率、股息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成长因子选取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预期每股收益增长率、PEG增指标;基本面因子考虑销售毛利率、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总资产周转率增指标;市场因子主要考虑个股收益率。二是以大成核心双动力为代表,首选通过因子筛选步骤,确定出宏观、估值和动量三组因子,进一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统计检验两个步骤进行二次筛选,在保证所选因子对收益有较强的预测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行业内进行个股的挖掘。三是采取阿尔法策略的基金:通过自下而上的公司研究,寻找历史阿尔法较高的个股,同时结合公司的行业地位、公司管理效率等情况以及财务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策略确定各类资产的比例,并对组合进行动态优化管理,进一步优化整个组合的风险收益情况。增强型指数基金的效果评价我们知道,主动型基金的评价主要看调整后的收益,通常比较的基准是市场平均收益;被动型基金的评价主要看跟踪误差,比较的基准是所跟踪的指数。对于增强型指数基金,考察的层面有两个:一是有没有超越目标指数,参考的指标也比较直接,看收益率指标即可;二是看超越的稳定性如何。也就是说,我们理想中的增强型指数基金需要实现两个目标:强,且恒强。所幸运的是,在业绩评价中有一个叫“信息比率”的指标,是专门用来衡量是否“恒强”的。关于其具体的计算方法,在此不进行赘述,一般的基金投资组合都会给出这一指标。始终记住一点,在进行一项投资时,我们喜欢的是“收益”,我们不喜欢 “不确定性”。在评价增强型指数基金时,我们喜欢的是“超额收益”,我们不喜欢的是“不稳定性”。增强型指数基金对于投资的意义与普通股票型基金不同,增强型指数基金由于其特有的性质,我们可以较好地构建绝对收益组合。第一,指数基金增强的方法本身具有系统性。普通的股票性基金获取超越市场的收益主要靠配置,也就是择时。但是择时策略本身的可靠性有待证明,同时,目前也没有一个指标能对择时进行精准的刻画。择时,是个难题。而增强型指数则是在“强中选强”、“弱中选次弱”,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也是为何目前市场较为流行“多因子”的原因,因子就是“标尺”。通过这个“标尺”一衡量,所有的标的,高下立现。因此,指数基金的增强技术最终回到了“因子筛选”的层面,而“因子筛选”是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进行系统化地验证的,包括可靠性。第二,基于有效的增强后,基金管理人可以有效地构建“对冲基金组合”。对冲基金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在不同的风险资产之间进行平衡,使得收益相对平稳。最后,增强型指数基金的投资对象通常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指数成份股。指数在编制本身就对成份股进行了严格的挑选,这一工作的意义在于大大缩小了管理人的研究范围,使得研究目标更加明确而有效。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不满足于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可以考虑投资于增强型指数基金,考察的主要维度就是信息比率;其次看规模;最后,以宽基指数作为跟踪目标为佳。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王锟,首图来自壹图网
2019-08-23 09:28
如果你一直在关注资本市场的投资动向,你一定会发现,近两年以来关于指数基金的宣传越来越多。尤其是牛市过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自己的持仓收益没有超过市场指数的收益,而在漫漫熊市中,除了空仓的,收益几乎也是远远落后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型投资,一种是被动型投资。顾名思义,主动型投资就是投资者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资产管理。被动型投资,则是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投资,不进行规则之外的人为干预。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都有自己的基准组合。基准,就是标杆的意思。主动投资的目标是战胜标杆;被动投资的目标是尽量与标杆保持一致。最常用的投资标杆是指数。指数起源于人们对价格动态的关注。举个例子,“鸡蛋的价格本月上涨1%”的意思就是鸡蛋价格指数变动了1%。如果以“一篮子菜的价格”作为观察对象,我们可以推导得出“一篮子菜价指数”,这里的“一篮子菜”可能包含了鸡蛋、青菜、水果和肉类。简单地讲,指数就是为了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化而按照既定规则编制的。在投资领域,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股票价格指数。这些指数都有既定的编制规则,之所以要制定这些指数,目的就是希望知道在既定规则下所筛选出的股票的综合表现如何,我们见得比较多的是“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份指数”、“创业板指数”。随着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了各种策略指数。这些指数的共同点在于:一是有事先研究好的编制方法;二是有既定的样本;三是有定期调整机制。指数基金就是基于被动型投资来构建的组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又是如何构建的?该如何投资指数基金呢?这是本文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一为什么会出现指数基金?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总是要在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卓越的资产管理者总是着眼于通过专业的手段在承担既定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收益。但是,长期的市场数据表明,大多数投资者都难以超过市场本身。其中的原因其实特别直观:以股票市场为例,股票价格是全市场参与者观点的综合体现。股票指数的形成过程中,股价是重要的变动因素。所以,你如果想长期稳定地获得超过市场的投资收益,那么你对股票的价格判断一定要比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要精妙,而且是要在多数股票、多数时间里都要有优势。记住,你是一个人,市场是千万人,以一己之力稳赢千万人,说实话,有点难。市场难以战胜,所以出现了一些跟踪指数的指数基金。这些基金的管理目标就是通过被动跟踪拟合某个市场指数的走势,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被动投资策略。指数基金看似被动,实际对管理人也会有严格的挑战,因为考察一个指数基金的绩效,最重要的指标是偏离度。意思是,指数基金的收益,不能比所跟踪的指数差得太远,也不能好得太多。二指数基金是如何构建的?指数基金投资的流程有四个步骤:确定目标指数、选取部分或全部股票构建跟踪目标指数的投资组合、确定投资组合内各股资金配置比重,完成指数投资流程。具体如下:1. 选择目标指数选择哪种指数作为“标杆”是在进行指数基金投资前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指数投资过程中,指数的选择非常关键,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流动性、代表性。国内市场上指数众多,如沪深300指数、深证1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各个指数构造原理不同,并非所有的指数都适合被作为目标指数进行跟踪。还有一些细分的行业指数也可用来跟踪,是否选择行业指数作为跟踪目标,取决于对行业未来走势的判断。2. 选择代表性的股票构建股票投资组合解决的是“选股”的问题,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数投资组合应当包含多少只成份股。股票数量过多会使调整难度加大,调整所带来的交易费用也会相应增加;而股票数量过少则会导致跟踪效果不佳。二是如何来确定需要配置的股票。简单的讲,为了使构建的组合收益与标杆组合收益一致,我们需要确定两个问题:一是买多少只股票是合适的,毕竟每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二是哪些股票能够入围成为重点买入对象,此问题涉及到所买入的股票是否具有代表性。3. 确定资金配置比重指数基金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与“标杆”的跟踪误差最小化。这里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标杆组合”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投资组合收益能够每天与标杆组合保持大致一致;二是当“标杆组合”进行调整时,我们也能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我国的沪深300指数为例,沪深300指数根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原则,每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每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10%。当成份股的公司退市时,自退市之日起,就会从指数成份股中剔除,由过去一次指数调整时的候选样本中排名最高的尚未调入指数的股票替代。随着目标指数的调整,指数投资组合也要进行动态调整。三如何投资指数基金?指数化投资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于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为目标,同时较大程度地分散了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其特点在于,与个股相比,牛市时,能够获取较为丰厚的收益,而在熊市时,回撤相对较小。根据目前的指数基金情况来看,宽基指数基金的规模总体较大,而创新行业细分基金的规模相对小,但数量多。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情况来进行选择:一是只要求能够分享到市场的平均收益。这样的投资者适合购买沪深300指数这样的宽基指数基金,这类编制较早,各项规则运行较完善,且由中证指数公司自行编制,具有较好的维护经验。宽基指数的成份股跨行业较多,能够代表市场的总体收益。二是追求经济改革中的趋势性机会。这样的投资者适合投资于细分行业,在此需要明确一点,这类基金的行业风险过于集中,其收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总体发展情况和市场对该行业发展的认知程度。那么,面对市场中的上千只指数基金,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合理的方法是用大部分比例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同时利用小部分资金来获取细分行业的机会,这样既能保持市场收益的韧性,也能拥有行业收益的弹性。一种稳妥的建议是:80%的资金投资于宽基基金,20%的资金投资于个人比较有把握的行业指数基金。注意一点,指数基金适合长期持有,不适合“高抛低吸”。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王锟,首图来自壹图网
2019-08-08 09:25
对任何投资者而言,赚钱当然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但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并不是所有的钱你都能赚到。人的财运有限,市场变化无常,所以将能赚到的钱赚到手就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如何知道哪些钱是适合自己赚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个专业说法叫用户画像。不过,目前的画像方法是有偏差的,机构普遍的做法是有针对性地对客户情况进行了解,并划分出不同的维度进行打分,从而实现对客户的相对位置进行锚定。但经过深入地分析和实践之后,我个人认为,模式化的用户画像并不适合指导投资定位,包括所谓的用户需求诊断也不能确切地了解到客户的真实需求。因为一套问题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投资者,如果投资者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机构又凭什么对投资者进行诊断呢?为了不至于出现过于糟糕的偏差,一般的用户画像方法会关注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的可投资期限两个维度,并将测试结果作为投资方案的约束条件,再结合收益要求为客户提供合适的投资方案。所以,大部分的客户画像是基于风险偏好和流动性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这个流程其实存在漏洞,因为对于有些客户的风险收益要求,市场可能根本无法提供投资方案。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哪家的产品能够给出“无法提供方案”这样的答案。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满怀希望而来,心存怨恨而去”。我们接下来的问题,都是自省性质的,需要摸着良心回答,你可以不告诉我答案,但是一定要记住结果,因为这才是你下注的底气。一我适合基金投资吗?什么样的人适合进行基金投资呢?从两个层面来回答。一是你是否认为组合分散投资优于集中投资。组合投资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鸡蛋”就是钱,“篮子”就是我们准备投向的资产。如果你认为分开合适,就应该选择“组合”。钱多的话,可以自己构建组合,钱少的话,可以直接购买组合。基金,就是组合。二是你是否认为基金经理比你擅于构建组合。当资金达到一定额度时,投资者可以自己进行组合投资,这时,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自己构建组合的能力是否卓越。如果你本身就比较厉害,当然可以选择自己来做,但恐怕并没有足够多的精力,所以就更需要选择购买基金了,而且对基金的优选要求也更加严格。不过,对于一般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自然是既没有多到需要分散投资的闲钱,也没有精力进行专业的分析,自然是选择让基金经理来打理了。总体而言,“大富大贵”和“小富即安”这两类人最适合进行基金投资。二我是否了解基础的基金评价指标?评价投资策略的好坏,至少需要两个维度:收益率维度和风险维度。(1)收益率维度运行一年以下的产品看累计收益率,运行一年以上的产品,看年化收益率。累计收益率是从开始投资到现在,产品赚了多少钱;年化收益率是将产品的收益换算成投资期限为一年时的收益。比如,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26日,中证100指数的累计收益率为1.43%,而年化收益率却为0.93%。有一点需要提示,运行时间少于一年的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没有参考意义。举个例子:某只产品一天的收益率是0.2%,那么直接年化就是0.2%×243(交易日)=48.6%。这里边存在一个迷惑性的假设,就是每天都能赚0.2%。俗话说,做对事情不难,一直做对却很难。这里进行“年化”的含义就是一直做对,而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2)风险维度波动率是常见的风险度量指标,它能基于平均收益锚定最终收益的大概范围。但是,我们实际上关注的还是买入之后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这个指标叫“最大回撤”。就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从高点到低点之间的最大亏损幅度是多少。特别是对于开放式基金,如果不想成为站岗的接盘侠,一定要注意最大回撤。注意,最大回撤是一个累计净值的概念,需要重视,因为这个值就是你可能面临的损失。(3)风险调整后的指标夏普率,公式比较复杂,不过一般的组合都会提供。其表达的含义是组合在历史上每承受1%的风险,会平均获得多少收益。通常这个指标可以用来作为组合的管理能力考查指标。信息比率,这个指标比较复杂。我们购买的每个基金都有业绩基准,简单的理解就是标杆。特别是指数基金,其对标的就是某个指数。指数基金的收益主要是跟业绩基准比,而不是和市场比。信息比率反映的是超越基准的能力,首先一定要大于零,其实要越大越好。不过遗憾的是,这个指标不是很好查到,需要计算。简单的理解就是投资经理的产品业绩稳定超越基准组合的能力。三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基金?在决定买基金的前提下,你需要从两个维度来对自己进行判断:择时和择标的。一是你在行业的判断方面是否有专长。如果你是实体行业的从业人员,自然对所在的行业了解得比较透彻。如果你又认为自己对行业选择比较擅长,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选择行业指数基金。一般的行业基金都是被动型的指数基金,这个时候我们主要看信息比率。二是你并不了解任何行业,也对“高抛低吸”这样的操作没有信心,那么你应该选择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这个时候应该看的指标是夏普比率,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夏普比率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只有相同类型的基金进行内部比较才有意义。三是如果你认为在自己的投资年限内,市场才是最厉害的,那么你应该选择投资“宽基基金”,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中证500指数基金。你需要看的指标是夏普比率(与无风险收益对比)、信息比率(与基准组合进行对比)。四我的可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度?可投资期限越长,意味着你在市场中的挣钱机会越多,那么即使初期的投资中有一定的损失,也有翻盘的机会。因此,如果你的资金可投资期限较长,那么您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便可以更高一些。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从长期而言,股票型基金的整体收益要高于债券型基金,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是增长的。虽然股票市场炒的是预期,但是决定估值中枢的仍然还是企业的盈利。风险承受度越大,股票投资基金的比率也要越大。因为债券型基金的收益相对稳定,不足以获取向上的弹性,而股票型基金则可以获得较好的向上的弹性。五看一个策略的好坏,主要看什么?一是有效性。简单点,就是一个策略能不能赚钱,这个主要看收益指标。二是可靠性。通俗点讲,就是运气成份越少越好。举个例子,3年投资期限,同样是赚50%,一个组合的3年收益分布是[14.47%,14.47%,14.47%],另一个组合的3年收益分布是[0,0,50%]。你觉得哪个好呢?显然是第一个,因为这个组合每年都在赚钱,每年都做对,而第二个组合则只有第三年做对。总结为一句话:正确,且大概率正确。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ZeroBeta。首图来自壹图网
2019-07-22 09:28
大多数人进入资本市场时,都本着一颗挣钱的初心,但很多时候是做了赔本买卖:既没有挣到钱,也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理财技巧,却交了不少“学费”。如果有一种产品,能够在保本的基础上又略有一些收益,岂不是很好?遗憾的是,根据最新的监管规定,所有的资管产品都不能承诺保本,当然,更不能承诺保证收益了,之前市场上公募发行的保本基金也陆陆续续地改为“避险策略”基金了。当然,监管要求是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而言的,其目的是规范机构的运作。如果有人给你推销保本保收益的产品,那大概率是个骗子。那么,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投资不可能保本呢?如果不能保证收益,有没有一种相对稳妥的方式,能够让我们获得较稳健的收益呢?理论上是有的,但实际效果则取决于执行的力度。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投资过程中的资金分配小技巧。首先搞清楚个人投资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问题:普通投资者进行一笔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最为朴素的想法就是保值增值。单纯的保值很简单,放在账上不动就可以了,但这只能解决财产的安全问题,解决不了保值的问题,因为还有通货膨胀呢,如果想要增值,则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风险投资,这就存在着本金损失的风险。换一种思路,我们可以将“保值”和“增值”分开进行,即一部分资金用来满足“保值”的需求,另一部分资金用来实现“增值”的目的。幸运的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我们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保值”资产和“增值”资产的分配。其次看一下保本投资策略保本投资策略的基本原理如下:将本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投资于固收类资产,也就是常见的债券型基金,其投资的额度为“使得到期收到的债券本金和利息等于期初的全部本金”;剩余部分则可以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股票型基金。投资到期时,投资于债券型基金的本金和收益能够实现保本,而投资于股票型基金部分,只要没有变成0(收益率为-100%),我们总体就是赚钱了。如果遇上股票市场行情好,股票型基金部分的收益是很可观的。在资金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我建议这部分资金主要投资于沪深300指数基金、中证800指数基金等能够反映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的基金。上图描述了这个策略的基本逻辑,为了直观,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小苏有100000元闲置资金,对这部分钱的投资要求是不能承受本金损失。那么,从一年的投资期限来看,可以这样选择:将10万元拆成95000元的保本投资部分和5000元的增值投资部分。根据Wind资讯统计结果,最近一年全市场债券型开放基金的算术平均收益为5.57%,加权平均收益水平为5.61%,中位数收益为5.31%。如果小苏的运气不是太差,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利用市场平均收益来对其债券基金投资进行估计。保本投资部分收益:假设投资收益为5.3%,那么95000元的部分通过购买债券型基金,在一年后可获得的收益为:95000×(1+5.3%)=100035元。增值投资部分收益:对于剩余的5000元,如果将其投资为股票或者是股票型基金,即便收益率为-100%,本金也是没有问题的,而如果投资获得了正的收益,则是十分明显的加分项。当然,对于5000元的投资额度,我们还是建议购买股票型基金。显然,这种投资安排有一个最大的优势——稳妥,不用担心本金损失。不过,稳倒是稳,但整体收益有限,原因是对风险进行了过于严格的事前控制,导致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的比例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即加大对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例,使得在股票市场猛涨的时候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同时采取严格的风控措施,保证在股票市场狂跌的时候也能够及时止损,全身而退。再来了解改进型投资方案为了能够既实现“牛市随风起”,同时又规避“熊市亏到底”,我们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改进型投资方案。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市场信息:一是投资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是多少;二是投资股票型基金所面临的亏损的市场风险有多大?第一个问题,在之前的统计中已经有所明确,此处依然按年收益5.3%来对债券型基金进行估算。第二个问题,我们对主要的股票指数最近两年的收益率进行了统计。其中,下行标准差这个值的概念有必要解释一下:就是只计算亏损时的市场波动。直观的理解就是,我们只需要关心对我们造成损失的那部分的波动。举个例子,假设在过去两年500多个交易日中,有300个交易日的收益率是正的,另外的200多个交易日大收益率为负值,我们在计算下行标准差的时候,只需要考虑这200多个交易日的情况,因为这才是我们进行绝对收益投资所面临的真正风险。下表提供的是最近2年中证规模指数的收益率情况。有了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用下行标准差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此处假设下行风险为15%。在前面的策略中,我们的策略为:通过投资于债券型基金,来实现到期后的保本;通过投资于股票型基金来博取市场收益,这里的股票型基金投资可以承受的亏损程度为“血本无归”。然而,这是最坏的情形。市场往往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糟糕,为此,我们提出的改进思路为:如果市场的下行风险是15%,那么实际上我们承受的平均亏损就是15%,而不是“血本无归”了。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可以适当提高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例,但是多了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当亏损达到15%时,应该止损:停止对股票型基金的投资。【一个策略示例】假设小苏有100000元闲置资金,对这部分钱的投资要求是不能承受本金损失。股票市场投资的下行风险为15%,债券型基金的预期收益为5.3%。出于动态调整的考虑,小苏可以在初始投资时进行一定的风险暴露,但是需要做好止损。如前所述,当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收益是5.3%时,在一年的投资期限内,可以安排5000元投资于股票型基金,预期到期能保证本金。鉴于下行风险为15%,我们可以安排约35000元[5000×(1/0.15)]投资于股票型基金,剩下的65000元仍然投资于债券型基金。当股票型基金的亏损达到15%时,全部卖出,投向债券型基金。此时进行固定收益投资的资产约为95000元。根据5.3%的投资收益,自始计算,一年后(事实并不需要一年)仍可保本。与前述策略不同,本策略用于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比例较大,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弹性。根据统计,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9日,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正的比率为57.55%;而以12个月为周期进行计算,一年内跌幅超过15%的比率为16.5%,其收益明显要高于第一个保守的策略,毕竟我们投入的本金是第一个策略的7倍。为了对比,我们对股票市场的行情分三种情况进行比较:市场下跌15%、市场收益为0、市场上涨15%。很明显,第一种策略(保守策略)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是能够保本的;第二种策略(改进策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了较高的收益:即便是在股票市场最差的情况下,也能保持98195的本金,而这笔钱,就算是仅仅投资于债券型基金,也能很快达到100000元的初始本金;在市场最乐观的情况下,能够多赚接近3%的收益。最后看三点注意事项通过比较上述两个策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需要重点注意以下三点事项:一是注意止损的纪律性。第二个策略叠加了止损的操作,当股票型基金的损失达到15%以后,需要全部转向债券型基金的投资,切记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不能用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止损的时候绝不拖泥带水。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股票型基金的部分可以调整,即随着盈利的增加,根据盈利部分进行同比例放大投资。但指导原则仍然是控制好止损。相当于在保持既定放大系数的情况下,增加了投入,在上行市场上有很良好的“滚雪球”效应,在下行市场上也能保持淡定,在震荡市中则是宠辱不惊。三是,投资有风险,要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股债双杀的情况,到时固收类资产投资收益不达预期,这个时候就属于系统性风险了,无法避免。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ZeroBeta。首图来自壹图网
2019-07-04 09:48
相比买股票而言,很多人是不屑于买基金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买股票就可以赚很多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朋友:对他说最近有一只产品可以选择,预期年化收益7.5%,稳稳的,往往话音未落,就会收到一个“怼”:我前两天买股票一个涨停就10%。当然,这个朋友也可能就是你自己。但是,这样想是不对的。手上没钱,往往会买少数几只个股,赌性较强,因为你是在3600只股票中选择少有的几个中意的;如果钱多一些,就可以买很多股票,实现组合投资,也就成了我们要说的基金了。如果钱少,又想实现组合投资,怎么办呢?有办法,还是买基金。因为基金很便宜,起点也很低,一手贵州茅台几乎足够将全市场的公募基金各买一遍了。当然,聪明的你,定然不会如此。毕竟真金白银掏出来,怎么也得挑一挑吧。那么在基金挑选的时候,我们应该看什么呢?一个比较没有内涵的答案:看收益。这也是很多基金销售平台推销基金的方式,按收益排名来推荐,实际上是销售方赚取了销售费用,而投资者并不会享受到切实的收益。原因很简单,过去不代表未来。这一点在我们上一篇文章《股市震荡怎么办,量化专家帮你看》一文中已经详细阐述过了,在此不再赘述。事实上,买基金与买股票不同,你买的不是标的本身,你买的是服务,是基金经理、研究员对你的财富进行的精心打理,你所付出的成本是管理费用、销售服务费和赎回费用。目前,我们能够购买的公募基金类型有两种:“契约型开放式”和“契约型封闭式”。契约,就是合同的意思。我们能买到的每只基金都有一份基金合同。这个合同,一定要看。由于具体的合同事项十分繁杂,有一些重要的条款是监管要求,与普通投资者关系不大,我们从购买基金的决策过程中不能回避的几个关键问题来进行阐述,提醒大家哪些事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我至少需要多少钱才可以买基金?这个问题涉及到基金的起购金额。意思是在扣除申购费(如有)后,账户余额应该大于起购金额,否则会导致购买不成功的情况。目前,契约型封闭式基金的起购金额最小为1元,最高为1000元;契约型开放式基金数量比较多,申购金额最低为0.01元,最多为100000000元。当然,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起购金额在1.00元~1000.00元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幸运的是,在这个区间有7000多个选项(相同母基金的不同份额没有去重)。那么,那些起购金额上百万的基金,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办法参与了呢?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基金大多是ETF基金,囊括了一揽子股票。至于什么叫一揽子股票,暂且先将它理解为“套餐”吧。ETF基金有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交易所进行交易,如同买卖股票一样,而且,特别便宜。举个例子,上证50指数的行情代码是000016.SH,跟踪它的最大规模的基金是“华夏上证50ETF”,它的场外申购代码是“510050.OF”,申购金额下限是900000元,场内交易代码是“510050.SH”,购买金额下限是295.3元(2.953×100,不含手续费)。如果你没有900000元来申购“510050.OF”,你可以直接在股票账户中买入“510050.SH”,二者每天的收益几乎一样。第二个问题:我什么时候可以交易,交易的价格是多少?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在买股票的时候,是不是会经常因为纠结于几分钱而错过了交易机会?由于大部分基金都是通过场外申赎来进行交易的,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一般基金合同里会有这样的说明:基金的交易在开放日,遵循“未知价”原则、“金额申购、份额赎回”原则,赎回遵循“先进先出”原则、规定时间可撤销原则。其含义就是:投资者在提交申购/赎回申请时,并不知道基金的单位净值。基金净值一般由托管行在次日交易时间之前给出,但是投资者需要在前一天就作出申购/赎回的决定。既然不知道价格,是不是就不用纠结了呢?所以,买基金,一定是基于相对长期的判断,基金投资在短期内很难实现高抛低吸的,而且费用也是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交易一次需要多长时间?A股交易我们知道是T+1,就是今天买的,明天可以卖。但基金不是,基金的流程相对复杂,一般包括这些主要环节:第四个问题:我买入后持有多长时间卖出比较合适?显然,鉴于上述冗长的申购赎回时间,大量的资金都变成了在途资金,不产生任何收益,所以每进行一次申赎,就相当于浪费了一些投资机会。不仅如此,投资者还会面临一些与购买金额和持有期相关的差异性费用。一般的规律是,申购费率与申购金额挂钩(递减)、赎回费率与持有期限挂钩(递减)。以某基金为例,基金的的申购费率与申购金额挂钩,基本的规则是按申购金额递减,即申购金额越大,所适用的申购费率越低,并且,如果投资者在一天之内有多笔申购,适用费率按单笔分别计算,具体见下表。除此之外,在基金赎回的时候,可能还会面临着赎回费,通常赎回费率与持有基金的时间长短有关,一般是持有时间越长,赎回费用越低,甚至没有赎回费。在此,还是以某基金为例,其对于赎回费率的规定如下:之所以基金管理人会有上述收费规定,一是鼓励投资者一次性多投入,这个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扩大存量规模多收管理费;二是鼓励投资者持有较长的时间,因为投资者每申赎一次,管理人就要对头寸进行一次仓位调整,这会被动的产生交易成本。因此,基金管理人一般都会从费率上对投资者进行方向性的激励,就是“多买+少动”。“多买的问题”可以很现实的解决,有钱就行;“少动”的问题就比较具有挑战性了,对投资眼光和判断力的要求很高,而这,则取决于投资者对收益的要求,因为市场只会给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第五个问题:我对收益的要求是什么?不同投资者对投资的收益要求不同,但是“盈亏同源”,我个人的专业意见是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毕竟,赚钱不容易。不同的基金根据风险收益特征有不同的投向,专业上叫“基金类型”。基金合同中的“基金的投资”一章对投向、策略、业绩基准有明确的说明。基金投向和业绩基准,是基金经理的原则和底线。投资者只需要注意其中的“基金投向”和“业绩比较基准”就基本能够判断产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风险偏好了。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基金的类别取决于其主要投向,而且区分主要投向的重要指标是投资比例(80%):(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三)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为货币市场基金;(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其他基金份额的,为基金中基金;(五)投资于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或其他基金份额,并且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的比例不符合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规定的,为混合基金;(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基金类别。显然,股票基金的收益波动最大,投资者在进行基金配置时,就是在管理一个基金中基金。上述5个问题很重要,买基金时不可回避,而且基金合同中都有相关的条款。但是你仍然会面临一个终极的问题:买什么?关于买什么的问题很复杂,可以另写一篇文章了。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我建议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即可:一是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根据个人财力,如果能承受较大的风险,则可以选择过去一年复权净值增长率较高的基金,多买混基。当然这种基金的波动也较大。相当于将资金的配置权限都交由基金经理。相反,可以多买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波动相对较小。二是与投资期限相匹配。如果投资期限较短,我就应该看基金的短期表现,比如1个月、3个月的收益;如果可投资期限较长,则要看期限较长的表现,比如最近1年、最近3年的收益情况。三是与自己的投资能力相匹配。如果自认投资能力差,可以考虑管理费较贵的混合型基金;如果自认是高手,但又不想要股票市场的“心慌慌”,可以买行业指数基金,而且指数基金大多有ETF和LOF产品,这样,就可以愉快地“高抛低吸”了。最后一个原则,相同情况下,买基金规模大的。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ZeroBeta。
2019-06-11 09:14
A股市场有一种强大的生物,其生命力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还要坚强,俗称“韭菜”。当然,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被人割完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而是希望通过“精准抄底+成功逃顶”来成为人生赢家。然而,真实的结果往往是“系列操作猛于虎,账户余额二百五”。普通投资者如此,专业投资者也不尽如人意。上图展示的是2008年以来,各类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的平均收益曲线,其中金牛混合和金牛股票是专门统计的在过往一年中表现优异的基金经理在下一年的表现。我们发现结果并不如人意,竟然没有超过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的平均值,这说明即便是基金经理,也很难保证其投资能力的持续优异,很多时候,也许只是“撞大运”。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收益固然重要,稳妥似乎更为关键。在趋势性行情下,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来获取上行市场的平均收益,同时也可以通过止损策略来避免下行市场的持续损失。但是在震荡行情下,很容易出现频繁错误操作的情况,平凡的人们,又当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指标,并对近期行情进行判断,同时给出合适的资产配置建议。一经济基本面分析关于中期行情的看法,需要基于经济的基本面做出判断,下面我们从经济增长的整体水平和几个常用的分项来进行分析。1、宏观经济增速承压看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我们看的最多的是GDP同比增速。同比的意义就是:今年与去年相比如何?同比增速的值当然是平稳向上比较好,所谓“蒸蒸日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考察2012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情况,可以明显看出,经济增速在逐步放缓。那么经济放缓的原因是什么呢?消费和投资是GDP增长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查看这些指标,或许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状。消费指标我们需要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直观的意思就是有多少商品被消费者买走了,这个值越大,表明消费越旺盛。下图3中的红线反映的就是2012年以来的社会消费水平总体发展状况,我们能看到明显的下降趋势。除了消费以外,我们还要看投资,投资主要包含基于生产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房地产开发投资。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企业多生产,居民多消费,二者之间保持齐头并进的势头。在国内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平稳下降趋势,但是在内部存在结构化特征: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受政策影响出现大幅下滑后,呈现企稳特征;二是制造业呈现出较大的波动;三是房地产整体平稳。2、制造业景气度继续回落除了看经济现状外,我们还要关注景气度,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一般用它来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PMI指标包含很多分项指标,不仅包含诸如新订单、产量、雇员、配送、库存等反映经济生产过程的指标,还包含经理人对经济活动的预期。PMI数值以50作为分界线,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荣枯线”。基于上述知识,可以来看看经济的分项指标。在此,我们以6个月为时间间隔,记录了最近18个月的对比情况。直观地看,经济情况越景气,雷达图的外圈越大。而实际的情况却是雷达图在逐步收缩,而且从业人员分项收缩得最为明显。从分项指标看,5月份的生产、需求、进口、出口指标均回落,从业人员指标显著下探。生产方面,生产、新订单指数相继回落,在当前需求层面缺乏新的有效增长点的情况下,后续一段时间内总需求仍将偏弱,同时生产端的扩张也将受到影响。在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后续PMI将继续紧贴枯荣线运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执行落实阶段,且特朗普对多个国家也挑起了争端(对墨西哥加征关税,取消印度的发展中国家普惠制待遇),后续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3、物价有上行压力,但压力缓和衡量物价变动的常见指标是CPI,这个指标我们也主要看同比,就是与去年同期相比,物价是涨了还是跌了。今年以来,CPI延续了“2”时代。不过,勤俭持家的伙伴们都会有一种直观的感受,那就是猪肉和水果不能放开吃了。幸运的是,从环比数据来看,鲜菜价格连续保持回落,随着气候变暖, 供求会进一步缓和。二行情研判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你是相信“否极泰来”而“孤注一掷”,还是选择“看看再说”呢?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员,我对中期行情的判断是:持续震荡。一看基本面。受增长、景气度、内外需求、投资疲弱的影响,目前难言“企稳”二字,虽然基建、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但是制造业投资仍然是拖累项,同时,制造业的萎靡也会使经济失去增长的活力。二看货币。最近,央行一直小心翼翼地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既要不“大水漫灌”,又要使得市场各资金需求方“雨露均沾”。鉴于通胀水平还不至于掣肘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转向收紧,预计还将继续维持相对宽松的局面。三看国际环境。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将使得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更大的产业支持,或许在这些方面能出现结构性增长。三资产配置建议那么,在震荡行情下,普通的投资者怎样才能做到“涨跌随意,宠辱不惊”呢?我们的建议是——在权益类和固收类资产配置上坚持平衡配置。何为平衡配置呢?所谓平衡,就是使得投资的收益不至于在市场变动中有太大幅度的波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建议投资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坚持权益-固收风险的均衡匹配。在此,我们以最近5年各基金指数作为各类资产配置的收益测算。这四个指数分别代表了固收类资产、商品、混合基金和权益类资产的收益表现。我们看到,不同类型的资产变动的差异是很大的。那么如何来实现投资收益的稳健呢?一个直观的想法便是利用股票部分来提供上涨的弹性,由债券部分来提供防御机制。这种配置方式的优点在于:避免频繁操作,少动则少错。那么如何做到呢?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如何做到。具体的方法如下:我们选择四个指数进行配置展示,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国债、中证企业债指数进行配置,展示的区间为2009年8月1日-2019年6月3日。我们运用风险平价策略的结果进行演示,风险平价策略的直观含义就是使得组合中各类资产的边际风险贡献相等,真正做到“四平八稳”。具体收益图如下: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中有个参数值为Beta,可以将其视为组合是否会随着股票市场跌宕起伏的指标。显然,我们的示范组合是“岿然不动”的。那么,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收益呢?一是要解决好投资对象的问题,二是要精通复杂的计算。当然,这些都很难。不过没有关系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以服务为最大卖点的负责任企业的出现,这一问题就很简单了。目前,苏宁金融理财频道推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投资供投资者选择。具体路径为:苏宁金融APP——理财——组合投资,其中有各种收益-风险配比的组合,总有一款适合你。此外,你还可以点击页面左下角的”阅读原文“,直接浏览相关产品。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ZeroBeta。
2018-03-19 10:05
上周(3月12日-3月16日),主要指数震荡下行,创业板跌幅较大。资金流动方面,市场主力资金持续流出。我们认为:(1)创业板市场继续上攻可能性不大;(2)市场极有可能进行阶段性调整,短期谨慎防御;(3)建议关注有业绩支撑的新经济板块,重点关注创业板龙头。市场走势:谨慎性增强上周(3月12日-3月16日),沪深两市明显调整,各主要指数跌幅均超过1%。资金流动方面,市场主力资金全线流出,材料、工业、信息技术流出靠前。上周走势是明显的上涨过程中的回调确认,之前我们判断是市场风格已经转变为中小创,此次回调并未改变前述结论,后续行情的延续性主要取决于成交量是否有效放大。从市场最近1个月的走势来看,属于回调后的反弹过程。叠加目前的政策调整期,市场的观望氛围相对浓厚。因此,上周市场表现的特征为:(1)获利了结为主;(2)从之前的大盘蓝筹转变为中小创,需要一定的过程,跷跷板效应明显,主要是存量资金博弈,这也体现了市场的谨慎性增强。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超预期2018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2 %(下同,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远高于市场预期的6.1%,较2017年12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累计增速创2015年2月份以来新高。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7%。从结构来看,主要的增加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这种增长结构的持续性存忧。2018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8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7379亿元,增长12.3%,增速提高2.9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1%。从同比增速来看,消费和投资均有所复苏,但消费增长相对缓慢,考虑到春节集中消费因素,后续消费增速大概率会降低。而房地产投资的强劲增速是不可持续的。进一步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制造业将成为2018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37个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8%,纺织业增长2.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3%,汽车制造业增长4.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后市关注新经济板块、创业板龙头企业一是创业板市场继续上攻可能性不大,市场极有可能进行阶段性调整,短期谨慎防御。二是宏观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明显,后续增长看制造业。三是建议关注有业绩支撑的新经济板块,重点关注创业板龙头。来源:苏宁财富资讯;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王锟
2018-02-12 09:45
上周,A股从“黑色星期一”演绎到“黑色一星期”,从今年以来的指数变化过程来看,市场整体是没有赚钱的。对于后市,我们认为:(1)市场风格并未发生切换,长期继续关注绩优和高确定性板块;(2)宏观经济数据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提供了空间,短期资金面不会发生结构性变化。一、市场风格未发生转变:大盘蓝筹仍是关注重点1、各指数累计收益率低,波动率显著上升。上周市场波动率显著上升,各主要指数累计收益率显著下降。如果说1月份各指数延续了之前的上涨趋势,那么2月以来则是进行了一次结构性调整:前期上涨越多的板块,本次回调幅度越大。其调整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均达到最近两年之最。2、从今年以来的行情来看,目前并没有形成风格转换。从2018年1月初开始,大盘股一路上升,中小板和创业板则是一路震荡,而2月初的行情则是大盘股一路下挫,小盘股依旧震荡下行。市场资金并没有发生板块间的腾挪,也没有迹象表明增量资金进行了板块选择。因此,我们判断,在目前情况下,市场更多的是观望,而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显然大盘蓝筹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二、经济数据:CPI同比增速下降,PPI继续回落2018年1月份,CPI同比增长1.5%,较前月下滑0.3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长4.3%,较前月下滑0.6个百分点。由于基数原因,CPI、PPI均出现了下滑。1、CPI的食品因素高基数影响较大。2017春节为1月份,食品因素造成2018年1月CPI同比大幅下降。但因天气影响,1月环比显著上升。非食品因素保持平稳。2、PPI下游需求收缩。受原材料大幅上涨的影响,2017年1月基数较高;房地产、基建等投资增速下滑,需求相对收缩。PPI同比显著下降。生产资料的变动占主导地位;从采掘业、原材料业和加工业的历史变动来看,传导机制问题仍然存在:由于下游需求疏导不力,导致上游明显回落。三、后市观点:关注绩优、高确定性板块A股市场与美股市场剧烈调整,但A股市场的调整并非由于基本面的恶化,目前情绪面主导了短期波动,需静待波动稳定。目前我们继续看好A股市场的长期表现,原因在于:A股市场估值并未高估,调整后更加具备吸引力;我国经济基本面韧性较强,大部分行业盈利好转;货币政策将会继续保持稳健,紧缩概率不大。后期建议重点关注估值较低的大金融板块,盈利增长较好的大消费与新制造个股以及中小盘里超跌的细分龙头。当然,目前情况下,还是要控制仓位,不可盲目抄底。来源:苏宁财富资讯;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王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