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09:38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早在两千多年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弟子们说:“俊美的相貌是比任何介绍信都管用的推荐书”;在我国,有四大美女的不朽传奇以及“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千古佳句;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在流行的“三拼”中,“颜值不行拼人品,人品不行拼情怀”,颜值居于首位,就连男女之间谈恋爱都要讲“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许多证据都显示,高颜值会产生“溢价效应”,那些相貌俊俏的人,往往会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进而成长得更快,发展得更好。比如,韩国的一篇研究论文就指出,颜值最高的男性收入比颜值中等的男性收入高15.2%,颜值最高的女性收入比颜值中等的女性收入高11.1%。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是天生丽质,再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一系列围绕颜值的消费活动与商业行为开始兴起,是为“颜值经济”。与之相应的,是一个又一个行业的接连崛起,从拍摄美化类App到美妆个护,再到健身和医美,无一不是巨大的财富风口。尤其是眼下格外火爆的轻医美类赛道上,更是诞生了爱美客、华熙生物等大牛股。值得留意的是,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似乎美妆类消费品一直都是女性的专属,可如今,男同胞们也变得越来越爱“臭美”,这也意味着未来颜值经济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将不可限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看懂颜值经济背后的逻辑和机遇。今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颜值经济研究报告》(下简称《报告》),旨在对颜值经济各方面特征进行剖析,并对其中的演变逻辑、行业前景以及投资机会进行预判。《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1)颜值经济大流行:梳理颜值经济的发展历程;(2)三大推手齐助力:解码颜值经济崛起背后的驱动力;(3)医美风口须把握:针对当下爆火的医美行业以及代表性上市公司做出系统剖析;(4)男性潜力当关注:研判男性颜值经济消费市场的机遇。剧透到此为止,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报告》全文。如需获得报告PDF版本,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后台回复“颜值”,获取网盘链接和提取码~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
2021-04-01 09:39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人类愈都市化,离自然愈远,宠物在人类生活里的重要性也愈增加。”时下,“吸猫撸狗”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阿猫阿狗们都吃好的用好的,让广大网友感叹“人不如狗”。而在各大视频与社交平台上,主人们频频分享自家宠物的搞笑小视频与生活日常,这些轻松愉快的内容造就了很多网红萌宠,引来广大网友的竞相追捧,并催生了很多经济活动,比如打赏、带货、追求同款等等。现象的背后,是宠物经济的崛起。从数据上看,2010~2019年,我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从140亿元增至2204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2310亿元,10年里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32%,显著高于传统零售业;其中,宠物食品、宠物医疗等细分领域都势头正旺。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北美、欧洲宠物市场成熟国家两位数的渗透率,我国宠物市场的渗透率仅为6%,随着养宠理念的深入人心,未来我国宠物经济潜力巨大,市场普遍预计这将是“超乎想象的千亿级市场”,前途不可限量。面对确定性如此之强的消费市场,我们迫切需要看懂其背后的各种逻辑。今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宠物经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下简称《报告》),旨在对宠物经济各方面特征进行剖析,并对各个领域潜在的商机做出预判。《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1)宠物经济鸟瞰:对宠物经济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做出梳理;(2)行业潜力无限:依托统计数据,深度解析宠物经济各个细分领域的现状及潜力;(3)利好因素研判:剖析利好宠物经济的四大因素;(4)发展趋势前瞻:探讨未来国产品牌崛起的现实路径。剧透到此为止,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报告》全文。如需获得报告PDF版本,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后台回复“宠物”,获取网盘链接和提取码~
2021-01-13 09:39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黄大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互联网金融这些年的发展,这首《浪淘沙》应该是恰如其分。经过了四年多的整治与发展,互联网与金融已经深度地融合在了一起。2020年是互金风险专项整治收官之年,实际运营的网贷机构归零,行业风险化解,行业发展到了关键的转折之年。对此,我们从行业运营模式、场景金融、行业监管、行业竞争格局等方面,梳理了2020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发生的关键性转折事件,并展望未来,研判互联网金融何去何从。剧透到此为止,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报告》全文。如需获得报告PDF版本,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后台回复“2020互金年报”,获取网盘链接和提取码~
2021-01-04 09:16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辞旧迎新之际,全球经济在肆虐的疫情中艰难重启。中国经济“一花独放也是春”,引领全球增长。2020年第二、三、四季度,每个季度的中国GDP增速都超过了市场预期,人们低估了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对经济复苏所起到的作用。在得力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托底政策下,中国工业、外贸和高科技部门在疫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而消费、制造业投资等领域则由于其顺周期的特征而缓慢复苏。展望2021年,货币和财政政策退出不可避免,顺周期变量的企稳面临考验,决定中国经济未来能否继续企稳,有两个关键:(1)服务业、线下消费、制造业投资等前期复苏的薄弱部门能否顺周期继续回升;(2)工业、外贸等优势部门增长内生化过程能否顺利。目前来看,优势部门遵循着再通胀的逻辑,而薄弱部门复苏则遵循着顺周期的逻辑,两者相辅相成,总体上展现出复苏的韧性。202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料将继续稳步回归常态,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框架下,信用收缩趋势将在一季度有所体现。而财政政策可能要比预期更加积极。市场利率水平在2021年下行空间很小,甚至不排除上行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债市中期机会较小,但短期交易和长期配置价值仍在。顺周期力量加强,可能会推升周期股,因此与2020年不同的是,2021年周期跑赢成长的概率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至国内的渠道被压缩,但随着人民币汇率短期中升值趋缓,PPI和国内大宗价格上涨概率加大。2021年黄金价格涨幅或小于2020年,波动幅度大于2020年,长期中,实际利率保持较低水平,仍然是金价的支撑。剧透到此为止,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报告》全文。如需获得报告PDF版本,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后台回复“2021宏观经济”,获取网盘链接和提取码~
2020-12-21 08:48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年尾将至,除了冲刺业绩完成KPI,还要认真地做一些总结,为了明天更好地出发。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受此影响,全年的消费市场大体上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一季度,为了防控疫情,居民大面积居家隔离,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交通运输管控措施,导致一些地区物流不畅,影响了消费的实现,部分企业的复工复产有所延迟,消费品供给受影响,市场需求难以被充分满足……种种原因,致使消费增速骤降。此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日渐稳定与持续向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运行日益回归正常轨道,消费增长势头不断恢复,8月份就实现了社零当月同比增速的由负转正,累计同比的负增长幅度也在不断收窄,既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又反映出国人消费的巨大潜力。其间,很多新消费业态和新模式涌现出来,国人的消费偏好和习惯也因为疫情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而在举国上下倾尽全力促消费的过程中,不少政策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发放消费券。如今,在“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新基调下,消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如何挖掘居民消费潜力也成为了各方人士无比关心的话题。正所谓“温故方可知新”,我们需要对2020年的消费市场各个领域进行详细复盘,发现变化,理解趋势,继而找到未来前行的方向。今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2020年度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下简称《报告》),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度研判。《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1)消费形势年度复盘:依托统计数据来简要刻画全年的消费市场走势;(2)关键词与新业态:给出四个关键词与两个代表性新业态;(3)消费者偏好新变化:解析疫情如何影响消费者;(4)消费复苏指数各省排名:由于现实情况不尽相同,各省市、自治区消费市场恢复进度也有所差异,为了较为科学地评估各地的消费复苏水平,我们特别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官方统计数据与苏宁集团自身的大数据积累,经过系统的测算来给出各地的消费复苏指数排名,以此来帮助有关部门更具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提高经济发展质效;(5)提振消费六点建议: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针对未来如何进一步促消费、扩内需,给出相应建议。剧透到此为止,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报告》全文。如需获得报告PDF版本,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后台回复“年度消费报告”,获取网盘链接和提取码~
军工产业正在迎来全新机遇。不久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用较大篇幅阐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内容,并特别提到,要“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抓好实战化军事训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消息一出,军工板块应声大涨,也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不过相比于某一天的亮眼,人们可能更关心的是军工板块能否具有上涨的持续性。其实说到军工,市场对其印象似乎一直都不太好,很多时候都是依靠事件驱动,典型的“只讲故事,不看业绩”,而且波动幅度较大,是投资者眼里出了名的“渣男板块”。究其原因,军工行业本身属性较为特殊,上市军工企业在信息披露上与其他上市公司差别较大,致使很多投资者对于军工行业的了解有限,从而习惯于将军工当成是依靠重大军事事件驱动的短期题材,比如国庆阅兵、火箭发射成功、航母下水等等,而“跑步进场、迅速撤退”的短期投机行为也难买难造成整个板块的剧烈波动与持续性不足。不过,这样的局面似乎正在发生改变,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防军工行业增长的确定性日益加强。众所周知,强大的国防军工实力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安全战略、地缘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基本保障,也是所有科技战的最高阵地,更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放眼全球,近几年国际形势愈发复杂多变,不确定性逐步抬升,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国防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国防预算年度增幅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日本2024年防卫预算同比增长16.5%,连续11年增长,而美国2024财年国防经费达886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排在其后面9个国家军费的总和,约占全球军费总额的40%,足以见得,新一轮的大国军备竞赛正愈演愈烈。就我国而言,虽然近些年国防预算开支也在稳步增长,但增速连续9年保持在个位数,反映出我国国防开支增长的相对克制。而从国防开支占本国GDP比例来看,我国多年来都维持在1.5%以内,反观美国则达到3%以上,2024年北约成员中有近20个在2%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国防预算开支同我国经济体量、国土面积以及国防需求显然是不匹配的。进一步分析,尽管我国军工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一些细分领域,我们仍与其他大国有着明显差距。以军用飞机为例,根据Flight International发布的《World Air Forces 2023》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末,美军拥有各型现役军用飞机共计13300架,而我国军用飞机保有量只有3284架,仅为美军的1/4左右;另外,我国战斗机总量为美国的54.3%,运输机保有量的为美国的30%,同时我国三代半及四代战机占总量比例极低,目前四代机仅有19架,占比不足2%,同“以四代装备为骨干、三代装备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系还有较大差距。综上所述,面对世界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国际形势的愈发复杂多变、周边局势趋于紧张等现实,以及我国军工产业补短板的客观需求,再叠加捍卫国家利益、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我国大力发展国防军工建设已是刻不容缓。正因如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针对国防军工的发展制定了多项计划,包括确保2027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纲领、确保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大力投入、对军队的要求为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等等。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再度确立了后续我国国防军工产业的发展基调。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防预算的确是在加速增长。数据显示,2020-2023年我国国防预算增速分别为6.6%、6.8%、7.1%、7.2%,幅度逐年抬升,这自然有助于打消此前市场对于我国军费增速放缓的疑虑,并且还以确凿的数据告诉人们,国家对于“强军强国”与大力推动国防军工发展壮大的言出必行。政策层面的有力下达与实践层面的稳扎稳打,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军工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已然到来,而“强军梦、新征程”也将支撑军工行业的持续高景气,而这些也赋予了军工赛道更大的投资价值。从板块估值层面看,目前国防军工(申万)的市盈率分位数仅处在近10年的0.98%位置,可谓绝对的底部区间,性价比已然凸显。配置思路方面,参考国金证券的研究思路,从军事强国战略发展路径以及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型作战方式、新型武器装备作战效果当中可以预见到,高精尖的战略力量建设(如电子对抗、高超声速导弹、卫星互联网、水下等)以及高效费比的武器装备(如无人装备、远程火箭弹等)加速列装可能会成为接下来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方向,而新质领域相关配套企业业绩也有望加速增长。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方向:其一,军用飞机制造。军用飞机已经成为现代战争决胜因素。在多样化作战需求牵引、颠覆性科学技术推动以及经济投入的支撑下,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正加快对空军武器装备的探索与发展,加大对现役装备的升级改进,推动以作战飞机、支援保障飞机、无人机、机载武器等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使空军装备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尽管我国军用飞机发展成就斐然,但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军用飞机将有望迎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另外,在新型飞机加速落地、国产化替代及全军加强实战演练的前提下,与军机相关的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等也将踏上增长的快车道。其二,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是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相比地面网络靠基站进行通信,卫星互联网是将基站搬到了外太空,每一颗卫星就是一个移动的基站。目前卫星互联网多指利用地球低轨道卫星实现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相比中高轨卫星,它具有全域无缝覆盖、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等特点,发展前景极其广阔。卫星互联网是大国竞争的新高地,军民领域都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尤其是在军用领域,卫星互联网在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评估等杀伤链环节有着巨大潜力,典型如俄乌战场上,星链(Starlink)的应用可谓大放异彩,让世人认清了卫星互联网的重要性,这也是新阶段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错过的赛道。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卫星互联网发展。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明确卫星互联网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2020年4月,我国首度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重要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强调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支持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2023年2月,工信部放开卫星互联网设备进网许可管理,天地一体化立体通信网络部署建设得以进一步推进。接下来,我国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将全面提速,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三,军工电子。军工电子是国防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集中于军工产业链中上游环节,其中上游环节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特种集成电路、PCB、嵌入式计算机模块、微波器件、连接器及线缆等,是武器装备信息化发展的基石;中游环节则涵盖通信设备、雷达、红外热成像、光学制导等,是军工电子整机的重要子系统。相比于军机、导弹、卫星等总体装备,军工电子不仅独立作为一个产业集群存在,同时也服务于航空、航天、兵器和船舶等其他产业集群,为军用飞机、卫星、舰船和车辆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被誉为军工武器装备的兵力“倍增器”。按照市场机构预测,“十四五”期间,军工电子领域需求端在享受军工全行业基础增速的前提下,还将额外享受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三重“加速度”,同时军品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天然诉求,武器装备中军工电子元器件有望国产化率提升,助推军工电子领域获取远超军工行业的高增速。而其中的投资机会自然值得关注。【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
周一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期间有所反复,最终均加速下行。上证指数报收2887点,再度跌回2900点下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再创新低。两市超过4700只个股下跌,上涨个股不足400只。分行业来看,工程咨询服务一枝独秀,半导体、非金属材料、软件开发等跌幅靠前。宏观上,深圳发文拟出新规推进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正在加速落地,央行会议强调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准、降息可能正在加大。总得来看,财政、货币政策有望在年初冲刺,实现24年开门红,有效扭转市场对于经济复苏和宏观政策力度的预期。本文逻辑一、投资展望二、近期市场回顾三、市场资金动向四、市场温度一、投资展望策略前瞻:市场情绪已经演绎到极致水平,大A或迎来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投资者已经极度悲观,以至于群体涌入煤炭、银行、公用事业等红利低波板块避险,相关主线已经非常拥挤。在缺乏增量资金,市场存量博弈特征明显的情况下,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成长风格受到极度的压制,市场交易生态和风格分化正在向极致演绎。1月不确定性极有可能阶段性下降,主要是地缘扰动料定、经济数据兑现、政策加码落地,考虑到基本面在逐渐好转,企业盈利也在持续改善,市场情绪迎来修复,资金配置风向大概率会向成长风格偏转,建议优先布局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超跌成长,博弈市场情绪在钟摆效应下的反转。技术角度:A股下杀严重,重要指数全线下跌。上证指数再度失守2900点,0104跌破5日均线,此后便沿着5日均线一路走低,目前呈现出加速下行的势头。从日度MACD指标来看,已经非常临近线下死叉,一旦出现是极为危险的下跌信号,要保持高度警惕。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都在加速下滑,死叉已经出现,且双双跌破前低,尚未看到止跌信号,仍有可能继续下跌。总的来说,此时还宜多看少做,在出现明显的止跌信号之前,还是应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市场方向:深圳拟出新规推进城中村改造,占全市建筑总量比重超过40%,居住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约60%。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和谷歌DeepMind团队合作推出一款家用机器人,几乎能承担所有家务,测试视频引发热议。OpenAI将上线“自定义GPT商店”,用户无需任何代码,全程支持可视化点击操作。具体来看以下三条线可以持续关注:(1)政策大力支持、估值跌至低点,有望反弹的房地产产业链:深圳已在征求城中村改造意见,从地产政策推出顺序来看,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可能会相继跟进。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压力较大,三大工程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很快也会有相应政策落地。三大工程预计会成为驱动房地产产业链业绩反转的强大动力,考虑估值很低,房地产产业链的相关公司很有可能享受到戴维斯双击的红利。(2)海外巨头技术突破、软硬件开源、有望扩散的机器人产业链: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和谷歌DeepMind团队合作推出一款家用机器人,该机器人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取得了优良的性能,几乎可以自主识别、承担所有类型的家务。目前,团队已经将所有的软硬件开源,国内技术储备十分充足,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出同种类型的产品,家用机器人产品有望正式落地。(3)OpenAI将上线“自定义GPT商店”,有望再度崛起的人工智能板块:作为人工智能的领军应用,OpenAI一直是全球科技行业的重点关注方向,23年一度成为引领股市上涨的重要力量。目前OpenAI再度上线“自定义GPT商店”,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标志着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加速扩散,未来有望拉动人工智能板块再度成为领涨力量。二、近期市场回顾(一)A股市场上周A股震荡下行,8大指数全线下跌。从市场风格上来看,大盘股表现最好,小盘股表现最差,国证2000下跌3.30%,同期上证50仅仅下跌2.48%。价值表现远好于成长,科创50、创业板指单周大幅回撤超过5%。北上资金再度转为净卖出,单周流出55.25亿元,持续压制市场情绪和估值。板块来看,上周7个一级板块上涨,亏钱效应较为显著。涨幅靠前的聚集在煤炭、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领域。主要是风险偏好下行,资金集中涌入红利股避险。跌幅较大的则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等,主要是经济数据下行,市场对于未来的增长预期更为悲观。更少数板块当周表现都要强于前周,3个板块续涨或者跌幅收窄。整体来看,当周行情很差。(二)基金市场上周各大基金指数表现较差,主要受资本市场下跌影响。除去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小幅收红之外,其余基金指数全部下跌。由于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市场对于降息担忧加深,外围股市表现较差,故QDII型基金也在下跌。由于深系股指表现更差,故深市基指跌幅靠前,上市表现优于深市。上周基金收益率中枢表现分化,FOF型表现最好,周收益率中枢为0.55%,商品型、货币型、债券型基金同样表现不错,周收益率中枢也在0%以上。股票型、混合型、QDII型基金周收益率中枢表现较差,环比下行都在3pct以上。从年收益率中枢来看,绝大部分基金类型收益率中枢都在下行,尤其是股票型、混合型下调近5pct,商品型下调则超过3 pct,仅有FOF型小幅收红。三、A股、基金市场资金动向(一)A股市场主力资金当周净流入。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流入行业19个,近一周净流入128.77亿元,随着市场连续下跌,资金抄底热情逐渐低迷。其中银行净流入超过65亿元,煤炭、公用事业净流入额将近40亿元;净流出上,食品饮料超过60亿元,通信、汽车、电子接近30亿元。北向资金当周净卖出55.25亿元,再度转为净卖出。主要买入绿色电力、光伏、煤炭等,净流入超10亿元,新能源汽车、证金持股、人工智能净流出超过10亿元 。南向资金当周净买入144.27亿港元,连续3周净买入。其中沪港通净买入95.30亿港元,深港通净买入48.97亿港元。(二)基金市场上周开放申购基金51只,涉及大成、易方达、广发、富国、南方、华夏、银华、泉果、泰康等23家基金公司。合计448亿元,减少约457亿元。当周申购基金包括17只主动权益型基金、9只指数型基金、14只债券型基金、6只固收+型基金、4只QDII型基金、1只FOF型基金。整体来看申购数量和规模在市场下行底部区域持续收缩。四、市场温度从近5年以来分位值来看,上周6大指数估值全部大幅下跌。由于成长风格受到压制,科创50受创最为严重,环比大幅下行7.54pct,创业板指下行至0.08%分位数,基本跌无可跌。价值风格相对抗跌,上证50、沪深300跌幅在2pct左右。总体上看,A股当前性价比再度大幅上行,可以缓缓图之。从上市以来板块分位值来看,截至1月8日收盘,共有23个板块估值下修,估值分位数大幅下降1.31pct,市场表现非常不好。计算机下降幅度最大,环比-9.59pct,机械设备也大幅下降8.26pct,主要是北向大幅净流出、经济增长预期转弱等原因。板块估值中位数为纺织服饰(18.26%),平均估值已经跌至历史低位。从三年股债性价比来看,截至1月8日,万得全A市盈率倒数与十年期国债(2.52%)的比值为1.93,环比上升0.06,而历史均值为1.93,处于近3年的绝对高位,历史分位值位置处于100%(即性价比高于100%的时间),环比+0.14pct。中证80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股债性价比历史分位值分别处于100%(环比维持不变)、100%(环比+0.14pct)、90.01%(环比+4.02ct)和73.30%(环比+6.26pct)。较上期来看,整体上A股价格已经跌至地板价,性价比已经上行至极致水平;现买入持有3年盈利概率为100%,维持不变;10Y国债利率大幅下行7.35BP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大盘股性价比下挫幅度最大,性价比也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具备很高的投资价值,中盘股、小盘股性价比继续上升,且上升幅度很大。【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海外市场资产的配置,如2020年曾引起市场很高关注的天弘越南指数基金、2023年上半年的纳斯达克指数基金等。作为配置海外资产的重要产品,QDII基金也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热捧,从2021年至2023年10月末,QDII基金已经从160只增长至260多只,规模也从1200亿增长至3300多亿。同时,泛东南亚作为当下全球第五次产业转移的地区,其投资前景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QDII基金布局泛东南亚的市场,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即将发行成立的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为国内的投资者提供了布局东南亚科技板块的机会。为何要关注泛东南亚的投资机会?即将成立的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从投资的角度去看,无论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天弘越南指数基金,还是今年上半年备受关注的纳斯达克指数基金或日经指数基金,都是近两年国内股市表现不佳下,投资者更加关注全球资产配置的一种选择。资产配置讲求“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而通过QDII基金的配置,能进一步实现“所有篮子不在一辆车上”,进一步分散资产配置中的国别风险。而泛东南亚市场正是当前最具投资前景的国外地区之一。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去看,泛东南亚地区是近些年来增长最强劲的地区之一。以产业专业的视角去看,当前正是从中国转向泛东南亚地区的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带来了巨大经济增长红利。根据IMF数据,2012-2022年间,东盟五国(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度总GDP增速高达61.24%,预计2022-2028年增速可达64.28%。除了GDP的视角外,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衡量其增长潜力另外一种重要的指标则是FDI(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泛东南亚地区就是近年来外商投资的重要地区,特别是疫情之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让更多发达国家将东南亚作为供应链的备选。根据东盟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东盟FDI增长42%至1740亿美元,与疫情发生之前持平,在全球中接受FDI投资的规模仅次于中国。到2022年,东盟的FDI再创新高达到了2242亿美元,仍然是拉动东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经济的强劲表现是配置泛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原因。在产业层面,泛东南亚地区年轻且低成本的人力资本,吸引了全球众多的制造业产业。受到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众多国际巨头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将泛东南亚地区作为产能的备选地,而是正在逐渐将主要产能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1000美元/月,相比之下,越南约为280美元/月,墨西哥约为400美元/月,泰国约为470美元/月,马来西亚约为640美元/月。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成为了目前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制造业产能移转的承接主体。消费电子龙头三星、苹果等公司,以及相关的供应链企业,近年均加大东南亚和印度的产业链布局。如马来西亚成为半导体封测重地,泰国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具备高度竞争力,越南也正加速成为“世界工厂”,这些产业吸引了庞大的外资流入。经济表现强劲之外,美元周期的下行周期,对泛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样有更强的带动作用。从历史上的美元周期看,美国在加息周期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往往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对依靠出口的经济体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反之同样,美元在进入下行周期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样受益,其资产收益率能够显著跑赢发达经济体。这一点对中国同样适用,但是从弹性上看,泛东南亚经济体的经济体量更小,增速也更快,相对来说也能够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对比之外,经济增长潜力更大的经济地区,其投资性价比更高。因此,泛东南亚地区就成为全球资产配置选择的一个非常好的去处。即将成立的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以下简称为东南亚科技ETF)就是国内目前全面投资泛东南亚地区的唯一一只QDII基金。该只基金标的指数为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由新加坡交易所编制并于2022年11月18日发布,主要追踪东南亚和新兴亚洲市场中最大的30家科技公司的表现,其中包括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共六个国家的上市公司。此外,印度公司必须在美国交易所上市才具备纳入资格。泰国上市公司可通过其无投票权存托凭证 (NVDR) 获得纳入资格。同时,由于印度相对其它经济地区的GDP差距过大,为了更好的体现为整个泛东南亚地区的科技上市企业的表现,指数中印度的上市公司合计最高权重为50%,所有个股最高权重为10%。指数涵盖的行业主要聚焦于地区内的各类新兴科技企业,包括:商业服务、消费者零售、消费类汽车和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和制造业、食物和日用品零售、硬件、产业服务等。而能源、医疗保健、部分公共服务、部分移动通信等相对传统的行业则不被纳入其中。个股层面,东南亚科技指数中涵盖了众多知名的东南亚科技公司。如消费互联网巨头SEA(冬海集团),旗下知名品牌包括“东南亚第一游戏发行公司”的Garena,“东南亚第一电商平台”Shopee和数字金融业务Sea-Money。印度IT软件服务巨头WIPRO-ADR(威普罗)和Infosys(印孚瑟斯技术),并列为“印度硅谷双雄”,为全球的通信、银行和保险、零售商业、制造业提供咨询与设计软件服务,在国内的众多银行供应商中,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东南亚超级应用霸主GRAB,以共享出行、外卖配送业务闻名,其出行、外卖、金融三大业务在东南亚市占率均位列第一。其它还有印尼最大的汽车出产和经销商Astra,马来西亚最大的半导体公司INARIAMERTRON(益纳利美昌)等众多新兴互联网、科技企业等。基本涵盖了泛东南亚地区最新兴的产业。由于该指数发布时间不长,还没有相应的指数基金,但从回溯指数的收益率来看,受益表现非常亮眼。指数在近十年的年化区间回报率达9.72%,显著优于A股主要的宽基市场指数。在近五年年化区间回报率则达到了15.50%。不过,较高的收益率下,东南亚科技指数的回撤同样不小,根据回测,在近十年的区间内,指数最大回撤为-47.77%。同时,对于QDII基金而言,以人民币申赎基金、以外币购买资产,当人民币升值时,基金持有的外币资产兑换成人民币时可能会遭受汇率损失。【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的韧性屡屡超出市场预期,致使美联储投鼠忌器,不敢轻言结束加息;10年期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也是一路震荡上行,压制全球风险资产表现。对国内投资者而言,美债利率上行成为人民币贬值的主要推手,制约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幅度,加速北向资金外流,A股和港股表现远远不及年初预期。若盘点年初各大研究机构的年度投资展望,大多错的离谱,关键点之一就是误判了美国经济的韧性,继而在大类资产比较上犯了方向性错误。进入4季度,市场开始为2024年投资做规划安排,再一次面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方向性选择。就目前的市场共识看,中国经济逐步复苏向好,美国经济大概率随财政支出削减而陷入衰退(共识仍是软着陆),叠加人民币资产估值较低,美股估值仍在相对高位,配置人民币资产正成为越来越多机构的共识。只是这一次,市场共识还会犯方向性错误吗?国内经济复苏向好的基础比较扎实,关键看美国经济的韧性还能维持多久,在高息环境下,美国经济还能扛多久?被数据屡屡“打脸”后,下半年市场终于就美国经济韧性形成了共识。美联储在2023年9月召开的议息会议中,全面上调了美国经济预测值,相比6月,将2023年GDP增速1%上调至2.1%,将2024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从1.1%上调至1.5%;同时,对失业率预测值做了下调,将今年失业率预期由6月的4.1%下调至3.8%,明年失业率预期由4.5%下调至4.1%。失业率更低、GDP增速更高,在美联储看来,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是大概率事件。更高的经济增速,自然对应更高的利率水平,美债利率“higher for longer”成为市场共识。关于美国经济的韧性,根源是美国财政加杠杆行为。政府部门加杠杆,既对冲了美联储紧货币的紧缩效应,又优化了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结果上看,再工业化推动的固定资产投资逆势扩张,超额储蓄支撑的个人消费持续强劲,铸就了美国经济的韧性。美国是消费型经济体,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常年稳定在70%左右。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就开启了大放水模式。当年财政赤字率飙升至14.9%,较疫情前3.6%的中枢水平数倍增长。财政赤字中,一部分用于支撑再工业化,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给到了美国民众,以至于很多人不工作比工作的收入还要高。居民有钱了,自然敢于消费,对GDP产生支撑。2021年,美国财政赤字率继续维持在12.3%的高位。与此同时,在美联储和财政大放水的背景下,美国股市表现相对强劲,很快就弥补了疫情初期的下跌,再创新高。养老金账户是美国居民家庭财富的重要载体,而养老金账户里持有大量的美股。所以,美股走牛,在财富效应刺激下,会进一步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热情。消费保持韧性,美国经济就能保持韧性。后面因消费持续强于供给,美国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的高通胀,美联储激进加息,既便如此,美国财政依然保持宽松状态,宽财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紧货币的效果。同时,高通胀环境下,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也对美国居民购买力产生了支撑效果。从美国政府部门杠杆率看,疫情前基本在100%以内,疫情以来,最高飙升至122%,当前位置在110%-120%之间波动。相比之下,居民部门杠杆率不仅没升,相比疫情前还有下降,资产负债表相当健康。且受益于杠杆率的下降,美国居民部门受高息的影响有限,也是消费力保持韧性的一个原因。站在当前看美国经济前景,主要面临两大不确定性:一是宽松财政政策难以为继;二是居民部门超额储蓄耗尽,消费力受损。就财政支出来看,压降是大概率事件。从历史上看,总统和国会分属不同党派时,大选之年收缩财政支出是大概率事件。当前,围绕2024财年财政支出预算,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博弈陷入白热化。本来,2023年10月1日前,若两党无法就预算达成一致,相关政府职能是要关门停摆的;最后时刻,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做了妥协,通过了为期45天的短期融资法案,把问题拖到了11月17日。这一行为,被共和党内保守派视作“彻底投降”,遂投票罢免了麦卡锡。麦卡锡被罢免,标志着美国两党围绕财政支出的博弈更加激烈,最终,除非削减财政支出,否则共和党不会妥协。而随着财政支出被大幅削减,于美国经济无疑釜底抽薪。届时,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威力也将充分显现,美国经济难以避免一场衰退。就居民部门超额储蓄看,据旧金山联储测算,美国超额储蓄已于2023Q3消耗完毕。如果该测算符合真实情况,意味着美国高通胀、高利率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将很快显现出来。结构上看,低收入群体的超额储蓄于2022年末耗尽。为应对通胀带来的涨价压力,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进入劳动市场,推动美国就业参与率触底回升,工资涨幅也出现回落迹象。截至2023年9月末,美国劳动力参与率62.8%,非农企业员工工资总额指数同比涨幅5.57%,均开始向疫情前常态水平回归。2023年以来,美国消费韧性源于中等收入群体。受益于通胀环境下的工资上涨,以及较低的杠杆率对高息环境免疫,中等收入群体消费依然强劲。但随着超额储蓄耗尽,以及工资涨幅回落,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韧性也已是强弩之末,大概率于Q4拖累美国经济表现。综上可知,2024年美国经济转入衰退是大概率事件,届时,美元指数下行、美债收益率下降,将利好全球非美元资产表现,尤其是估值处于底部位置的A股和港股。不过,考虑到2024年为美国大选年,在大选结束之前(2024年11月),全球地缘局势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此外,国内经济复苏趋势仍是决定A股和港股走势的核心因素,目前看,我国消费大概率稳步复苏,基建和固定资产投资仍能保持韧性,出口触底回升,关键点看地产。现阶段,国内地产销售仍是双位数下行,仍需政策进一步发力。展望2024年,在低基数效应下,地产销售有望同比回正,对市场风险偏好至少不再是个拖累因素。2024年,中美资产大概率将呈现“中强美弱”表现。基于此,当前无疑是提前布局A股和港股的最佳时点。【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