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市场波动性明显增加,连续出现百股跌停、两百股跌停的情形。我们认为:(1)本轮下跌是正常调整,不会改变已确立的慢牛趋势;(2)结构性机会仍在,市场将开展一段震荡筑底行情后延续向上趋势;(3)在配置上,建议低仓位布局业绩确定、估值低的板块。
一、行情回顾
上周,市场主要指数均收跌,其中创业板指跌幅超过6%,中证1000跌幅超过8%,远高于其他主要指数。市场赚钱效应低。
2月1日,沪深两市呈单边下跌走势,业绩地雷引发恐慌情绪蔓延,虽然银行、民航、机场等个别板块曾一度拉升,但因市场整体走势弱,至收盘,超过200家个股跌停,超过1000股跌幅超过5%;2月2日A股上演V型反转,沪指尾盘收红,但仍有50多只股票跌停,个股闪崩仍在继续。
二、原因分析
一是大盘短期具有调整需求。今年1月,上证综指录得4阴18阳,累计涨幅5.25%,其中包含两次0.99%的调整,指数单月最高涨幅7.63%,这是罕见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本轮上涨具有明显的二八行情特征,不具备持续单边连续上扬的基础,短期的调整是必要的。
二是本次事件具有偶发性。这次“闪崩”令人惊讶,是因为小盘绩优股也未能幸免。事件是“被动式清仓减持”乍现:和佳股份(300273.SZ)2月1日午间突发公告称因该资管计划即将到期且无法展期,将被动减持部分股份。但这种“被动式减持”市场早已有之,当时市场表现相对温和,即便是个股也没有发生“闪崩”现象。
三是市场对信托产品、资管计划平仓风险的忧虑。本次跌停的265只个股中,64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东中含有信托计划,55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东中含有资管计划。以广汽集团为例,绝对的大蓝筹也出现了闪崩。然而,在基本面和消息面上并没有相关的原因,但根据2017年3季报机构持仓来看,有12家持股机构,其中4家为资管计划和信托,3家为公募基金产品,这些净值型产品在羸弱的市场中尤为脆弱。但是,最近金融监管的主题一直都是去杠杆,不存在突发性事件,市场早有准备。
四是股权质押平仓风险。A股目前有3406家上市公司涉及股权质押,占全市场比例97.76%,其中有129只个股的股权质押比例超过50%。本轮股权质押风险与目前的市场行情转变为大蓝筹、大白马有关。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是预期内的,唯有市场行情风格的转换是令人始料不及的。
五是恐慌性抛售。在大跌行情蔓延后,业绩增长不确定,估值安全边际不够的股票出现了恐慌性下跌。尤其是在年报预告“地雷”频发的背景下,市场会选择拥抱大盘蓝筹。这也是为什么金融股、强周期股屡受青睐的原因。
三、后市判断
一是市场大跌因素的持续性影响有限。
首先,短期调整不足以改变趋势,急速下跌后会出现反弹。
其次,资管产品的平仓只会造成跌停,不会造成闪崩。一般出现大面积平仓行为是在市场出现连续大幅度下跌后,如果不是2015年的极端行情,平仓是不会引发闪崩的。同时,机构的平仓行为都是经过严格论证和审慎推敲的,他们的目的也是尽量减少市场冲击。
再次,对于业绩好的个股,存在错杀,后续会得到修复。在经历了部分公司的年报“地雷”后,业绩的确定性将引起市场重点关注。
二是中长期趋势仍然向上,结构性行情仍将继续。
首先,指数的短线回调,不改变中长期向上趋势,结构性行情仍将继续。在急速下跌后,震荡筑底行情将展开。
其次,全球经济复苏确定性增强,而中国的经济韧性更强。从最近一年的经济数据来看,A股企业盈利更具有持续性,确定性增强。随着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推进,产业链的向下传导逐步顺畅,企业在经历产能收缩叠加需求回暖后,大周期行业将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再次,银行业向来以“估值低、业绩稳”著称,白马股聚集。在成长性不可靠的市场环境下,业绩确定性和估值便宜可以给投资者更好的安全边际,这也是资金抱团取暖的主要去向。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作者:王锟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