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定调!A股3400点要来了

近期A股刚刚站稳3300点,继续上攻需要催化剂。今日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系列定调,消除了稳增长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市场吃了定心丸,股市有望开启新一轮上行攻势

先回顾下前两个月的市场主导逻辑。

1月份,复苏强预期主导,叠加外资快速流入,A股经历了非常顺畅的上涨,主要板块均有不同涨幅,赚钱效应非常好;2月份,受节后复工节奏影响,预期先弱后强,叠加外资流入放缓,A股W型震荡,持股体验较差,行业层面,TMT(ChatGPT主题投资)和上游资源(2月下旬二手房回暖,开工进度超预期)板块有超额收益,其他行业表现一般。

经历过2月的震荡调整,前期快速上涨积累的卖出压力释放,盘面筹码充分换手,为新一轮上跳完成蓄势。

蓄势之余,还需要催化剂。3月可期待两大催化,一是基本面的持续复苏,二是两会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两大催化之下,3月A股大概率蓄势向上,带来新一轮赚钱行情。

基本面来看,自2月下旬起,高线城市二手房超预期复苏,开工链快速回暖,出行链持续修复,出口也表现出韧性,经济复苏势头向好,关于经济复苏节奏的市场分歧被弥合。在此背景下,“强预期”重新主导市场交易,带动上证指数于3月初站稳3300点。

政策面的催化,在于弥合市场关于后续政策力度的分歧,消除不确定性,为指数层面的新一轮上涨扫除障碍。

关于两会政策,此前市场一直存在“高质量”与“稳增长”两种看法。前者认为,着眼于高质量发展,政策端或强调靠经济内生动力自然修复,刺激力度大概率低于市场预期;后者则认为,当前经济复苏不稳,市场仍需要强力政策呵护,“稳增长”是“高质量”的前提,不应低估政策力度。

有分歧,对股市行情就有压制。这种分歧,源于各自角度不同,很难靠逻辑推理弥合,只能靠事实本身说话。

从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政策端并未在“高质量”与“稳增长”之间二选一,而是两个都要。其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政策端的一贯诉求,有些政策着眼于短期,有些则可着眼于中长期,二者之间并非不可调和。

博弈两会期间政策刺激力度,无非是从GDP增速目标、财政货币政策表述、地产政策表述等方面寻找蛛丝马迹。

先看看GDP增速目标。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GDP增速目标定在5%左右。5%在市场预期之内,虽未超预期,但属于可以接受的目标,有望对市场信心会产生较好的托底效果。

所谓“经济搭台、股市唱戏”,股市短期涨跌主要靠市场情绪,情绪背后反映的是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只有在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市场预期才不会剧烈波动,各类交易逻辑和市场主线才能有序展开。2月份市场的回调,很大程度上就是当估值修复至合理偏低位置后,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节奏和高度产生分歧,分歧之下,轮动加速、震荡加剧。

5%的增速目标,相较于2022年的低基数而言,并不算激进,符合市场关于经济弱复苏的预期。从投资的角度看,弱复苏好于强复苏。一则,弱复苏意味着复苏具有可持续性,2024年更值得期待,给予市场预期更大想象空间;二则,弱复苏意味着短期内通胀不会成为主要问题,货币政策大概率能够保持合理充裕,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行情表现。

财政货币政策表述,仍然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这种提法的弹性空间较大,更多地还是相机抉择,围绕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内生动力强一些,政策就弱一些,反之,经济内生动力弱一些,政策就强一些。不会有盲目的刺激,也不会有刻意的紧缩。

地产政策方面,强调要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表述上没有新意,预计政策端仍要观察复苏情况,相机抉择。若地产回暖可持续,且成功从二手房向新房传导,从高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传导,那么,再出台强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就不大了;反之,若地产持续回暖被证伪,后续地产政策仍会持续出台,直至地产企稳。

两会期间,本轮地产复苏仍在观察窗口期,大概率不会有强刺激的表态,但不表态不代表不会表态,只不过时机未到罢了。

综合来看,在外需确定性回落的背景下,当前经济复苏不稳,政策端有强烈的“稳增长”诉求。投资者不必关心政策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稳增长”的目标就在那里,只要确保达标,又何必计较每一项措施的强弱对比呢?

回到股市行情。3月的基本面大概率延续向好趋势,政策面也不会成为利空因素,且大概率会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在此背景下,市场主导逻辑大概率从2月的“弱预期、弱现实”走向“强预期、强现实”,现实基本面与市场预期的相互强化,有望推动市场迎来一轮涨幅较大的指数级行情,上证指数上探3400点,亦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热门